[实用新型]一种小型AMOLED柔性屏荧光镭射修复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87500.8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11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马观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才道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G09F9/33 |
代理公司: | 32224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荧光显微镜 传动组件 激光器 双驱动 修复机 工作台 产品良率 横向支架 平行设置 龙门架 柔性屏 小屏幕 荧光 镭射 生产成本 架设 修复 移动 观察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AMOLED柔性屏荧光镭射修复机,具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两侧具有Y轴双驱动组件,架设在所述Y轴双驱动组件的龙门架为X轴丝杆传动组件,激光器固定在所述X轴丝杆传动组件上并随着在所述工作台上移动,所述激光器的横向支架上平行设置有荧光显微镜,所述荧光显微镜用于OLED产品观察,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要用于800*600mm以内小屏幕的修复机,其机动性和可操作性强大,能够根据需要及时修复,精度高且提高了生产质量,提升了产品良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修复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型AMOLED柔性屏荧光镭射修复机。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屏被应用与各种电子设备上,而液晶上是由多个导电线路串联支撑,而后通电点亮,可在其生产过程中,液晶屏上的导线线路会出现短路或断路的情况,因而在出产之前需要进行激光修复。激光修复的工作原理则是通过镜头对屏幕进行放大观察,然后利用激光对液晶屏进行碳化,从而进行修复。
现有的修复机在小型液晶屏,例如8寸的液晶屏的精确显示上还有一定误差,导致修复的精度差,效率低且质量不过关,严重提高了劳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在小型平面上提高精确度的一种小型AMOLED柔性屏荧光镭射修复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小型AMOLED柔性屏荧光镭射修复机,具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两侧具有Y轴双驱动组件,架设在所述Y轴双驱动组件的龙门架为X轴丝杆传动组件,激光器固定在所述X轴丝杆传动组件上并随着在所述工作台上移动,所述激光器的横向支架上平行设置有荧光显微镜,所述荧光显微镜用于OLED产品观察。更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是所述的一种小型AMOLED柔性屏荧光镭射修复机,所述Y轴双驱动组件具有双向轨道,所述双向轨道用于将龙门架在Y轴方向上滑动。
更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是所述的一种小型AMOLED柔性屏荧光镭射修复机,所述工作台的中部为大屏检测区域,所述大屏检测区域为光学玻璃,所述大屏检测区域上具有8寸屏检测区域,所述8寸屏检测区域的正上方为所述荧光显微镜。
更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是所述的一种小型AMOLED柔性屏荧光镭射修复机,所述工作台的底部连接有可调支架,所述可调支架用于调节工作台的高度。更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是所述的一种小型AMOLED柔性屏荧光镭射修复机,所述工作台与可调支架之间连接有主动式气压弹簧。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要用于800*600mm以内小屏幕的修复机,其机动性和可操作性强大,能够根据需要及时修复,精度高且提高了生产质量,提升了产品良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小型AMOLED柔性屏荧光镭射修复机,具有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的两侧具有Y轴双驱动组件2,架设在所述Y轴双驱动组件2的龙门架3为X轴丝杆传动组件4,激光器5固定在所述X轴丝杆传动组件4上并随着在所述工作台1上移动,所述激光器5的横向支架6上平行设置有荧光显微镜7,所述荧光显微镜7用于OLED产品观察。
所述Y轴双驱动组件2具有双向轨道8,所述双向轨道8用于将龙门架3在Y轴方向上滑动。所述工作台1的中部为大屏检测区域9,所述大屏检测区域9为光学玻璃,所述大屏检测区域9上具有8寸屏检测区域10,所述8寸屏检测区域10的正上方为所述荧光显微镜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才道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才道精密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875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