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入式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587247.6 | 申请日: | 2019-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68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立;维克多·费多罗维奇·契霍特金;卢春华;蒋国盛;吴翔;陆洪智;左国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 主分类号: | E21B47/13 | 分类号: | E21B47/13 |
| 代理公司: | 42238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丽丽 |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波信号 钻杆 接收天线 上端 短节 下端 电缆 本实用新型 接收组件 测量井 电磁波随钻测量 目标区域 中空设置 发射 电连接 近地表 压入式 土层 井场 衰减 压入 地层 节电 噪声 地下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入式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包括接收组件,所述接收组件用于被压入至位于测量井一侧的目标区域的指定地层,包括接收天线、信号短节、至少一钻杆以及电缆;接收天线用于接收电磁波信号;所述信号短节的下端与所述接收天线的上端电连接,以获取所述电磁波信号;所述钻杆呈中空设置,所述钻杆的下端连接于所述信号短节的上端;电缆设于所述钻杆内,所述电缆下端与所述信号短节电连接,上端延伸至所述钻杆外。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从测量井井底发射过来的电磁波信号直接被地下的接收天线接收,避免了地面井场噪声的干扰和电磁波信号在近地表土层的衰减,同时额外减少了电磁波信号从发射到接收之间的距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入式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在页岩气、煤层气、可燃冰、地热、干热岩等新能源的勘探开发中,为保证钻进的顺利进行,需要及时测量井底参数并将之传输至地表,即随钻测量。随钻测量一般分为有线随钻测量和无线随钻测量。有线随钻测量也叫电缆测量,停钻后通过向井内下入电缆测量井底参数,该测量方法严重干扰正常钻进作业且无法实现实时测量。无线随钻测量一般包括泥浆脉冲随钻测量以及电磁波随钻测量。泥浆随钻测量使用泥浆脉冲最为信息载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页岩气、煤层气、可燃冰、地热、干热岩等新能源勘探开发中,为了保护储层或提高钻进速度,往往采用充气泥浆、泡沫等可压缩性钻井介质,使得泥浆脉冲随钻测量无法使用。
电磁波随钻测量采用电磁波作为传输介质,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钻进作业场景,且与泥浆脉冲随钻相比,其数据传输速率高、数据发送量大、不受钻井液介质影响。然而,电磁波随钻测量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很多因素尤其是地层电阻率的影响,造成地面接收信号强度差,传输深度小,使得测量深度成为制约电磁波随钻测量发展的瓶颈,如何提高地面接收信号强度,提高测量深度成为电磁波随钻测量的关键技术,
此外,在电磁波随钻测量实际应用中,地面接收信号的强度往往受近地表地层电阻率和地面井场噪声干扰较严重,地层电阻率越低、井场噪声干扰越大,则地面接收天线接受的信号越弱,相对应测量深度越小。此外,由地层特性可知,近地表地层多为第四纪土层,其土层多为松散堆积物、岩相变化大、孔隙裂隙发育、含水率大,从而造成近地表土层地层电阻率极低,对电磁波信号吸收、反射严重,不利于电磁波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常规的电磁波随钻测量地面接收方法为将一根与数据处理及显示设备相连的接收天线(一般为导体棒)人工插入地面,由于接收天线位于地表,地面钻机、柴油机等噪声干扰严重,且地表土层对电磁波信号吸收反射严重,造成电磁波信号衰减严重,影响电磁波随钻测量的接收信号强度和测量深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入式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磁随钻测量系统中地面接收天线信号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入式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包括接收组件,所述接收组件用于被压入至位于测量井一侧的目标区域的指定地层,包括:
接收天线,用于接收测量井发射的电磁波信号;
信号短节,所述信号短节的下端与所述接收天线的上端电连接,以获取所述电磁波信号;
至少一钻杆,所述钻杆呈中空设置,所述钻杆的下端连接于所述信号短节的上端;以及,
电缆,设于所述钻杆内,所述电缆下端与所述信号短节电连接,上端延伸至所述钻杆外。
进一步地,所述压入式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还包括地面数据处理与显示设备,所述地面数据处理与显示设备与所述电缆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为铠装电缆。
进一步地,所述压入式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还包括压入设备,所述压入设备用于将所述接收组件压入至地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872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层开采油井密封筒定量化验封工具
- 下一篇:纵向连通性测试管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