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观油镜刮油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87211.8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11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游文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巨泉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1/00 | 分类号: | B08B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一品恒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5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象园街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观油镜刮油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水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观油镜刮油组件,包括传动件和刮体,所述传动件包括摆臂和齿轮,所述摆臂连接在齿轮上,所述刮体包括框架、第一刮油板、第二刮油板和块状的吸油毡,所述吸油毡设置框架的顶部上,所述框架的一侧边为与齿轮配合的齿条,所述框架上行至顶部的位置处的镜片上设置有挡块;所述第一刮油板倾斜设置在框架内且位于吸油毡的下方,所述第二刮油板倾斜设置在第一刮油板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传动件和刮体的设置,无需在镜片上进行开孔,进而增大了可视范围;通过配合吸油毡,能够对镜面上的油膜进行进一步的清除;且吸油毡能够与挡块、摆臂转动的配合,实现对吸油毡的挤压,将吸油毡内的油液挤压出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水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观油镜刮油组件。
背景技术
油水分离主要是根据水和油的密度差或者化学性质不同,利用重力沉降原理或者其他物化反应去除杂质或完成油分和水分的分离。
但是,由于油水分离箱上设置有观油镜,但是观油镜容易被油膜覆盖,导致看不清油水分离箱内部的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油刷实现对观油镜表面的油膜进行去除,但是长时间使用,油刷清理效果下降,在油刷经过的后,观油镜表面会出现毛刷经过的油路印记,影响观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少油印残留提升观测效果的观油镜刮油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观油镜刮油组件,包括传动件和刮体,所述传动件包括摆臂和齿轮,所述摆臂连接在齿轮上,所述齿轮转动连接在观油镜的镜片的侧边;
所述刮体包括框架、第一刮油板、第二刮油板和块状的吸油毡,所述油水分离箱上设置有容纳框架的容纳槽,所述吸油毡设置框架的顶部上,所述框架的一侧边为与齿轮配合的齿条,所述齿轮与齿条配合带动框架上下往复运动;所述框架上行至顶部的位置处的镜片上设置有挡块;所述第一刮油板倾斜设置在框架内且位于吸油毡的下方,所述第一刮油板较高的一侧与镜片贴合;所述第二刮油板倾斜设置在第一刮油板上,所述第二刮油板较低的一侧与镜片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传动件和刮体的设置,无需在镜片上进行开孔,进而增大了可视范围;通过齿轮与齿条的配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配合吸油毡,能够对镜面上的油膜进行进一步的清除,提升观测的清晰度;且吸油毡能够与挡块、摆臂转动的配合,实现对吸油毡的挤压,将吸油毡内的油液挤压出来,以方便多次反复的使用,提升吸油的效果,避免油印的产生;同时吸油毡挤出的油液,能够通过第一刮油板的阻挡,直接通过第一刮油板流入到油水分离箱内,而不会顺着镜片流下,并且通过第一刮油板、第二刮油板和吸油毡三者的配合,能够保证刮油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观油镜刮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观油镜刮油组件的摆臂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镜片;2、传动件;21、摆臂;22、齿轮;23、卡槽;3、刮体;31、框架;32、第一刮油板;33、第二刮油板;34、吸油毡;35、挡块; 36、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观油镜刮油组件,包括传动件2 和刮体3,所述传动件2包括摆臂21和齿轮22,所述摆臂21连接在齿轮22上,所述齿轮22转动连接在观油镜的镜片1的侧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巨泉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巨泉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872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