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侧翻智能防护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584396.7 | 申请日: | 2019-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5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森皓;金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1F15/02 | 分类号: | E01F15/02;E01F9/30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智能 防护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侧翻智能防护系统,包含判断模块和防护单元;判断模块包含传感器单元、第一控制器和信号发射器;传感器单元包含水平仪和陀螺仪;防护单元包含信号接收器、第二控制器、立柱、斜撑、横梁、缓冲装置、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调节柱;调节柱包含推杆、气缸、动力气体发生单元;气囊单元包含气囊织带、气囊气体发生器、塑料薄板;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水平仪、陀螺仪、信号发射器电气连接;第二控制器分别与信号接收器、动力气体发生单元和气囊气体发生器电气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通过物联网实现车辆与护栏的通讯,护栏在可能发生撞击的位置调整姿态,打开缓冲气囊,减小车辆受到的冲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侧翻只能防护栏。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跻身世界前列。尤其是家用SUV、客车与货车已成为我国公路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该类车型中乘客或货物较多、质量和体积较大,质心较高,所以相较于小型汽车,其稳定性较差且一旦发生侧翻会造成群死群伤和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护栏是一种有效缓冲和阻挡车辆侧翻的有效保护措施,将防止车辆进一步侧翻,防止伤及周围车辆和人员。
为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已出现许多且种类繁多的公路护栏。如杨光等实用新型的“一种公路护栏结构”(申请号 201811015191 .3),其通过上横梁与下横梁间的弹簧,在发生碰撞时可有效吸收能量,减小乘客的损伤。但是该实用新型的尺寸设计只适合于小型车辆的正面或侧面碰撞,如遇大型客车和货车侧翻时,不是在护栏的正面碰撞,而是从护栏的斜上方进行碰撞。此时,护栏的立柱会先与车身接触,对车身局部区域造成较大的破坏,甚至侵入车身内部,直接对乘客造成较大的损伤。
楼月芳实用新型的“高速公路护栏”(申请号 201810826222 .7),其通过设置缓冲垫和滑动机构,缓解车辆低速下与护栏的碰撞,同时能对驾驶员进行提醒,使驾驶员进行相关的操作,避免进一步的碰撞。但是该实用新型只能对低速下行驶的车辆起到缓解碰撞和提醒的作用,因护栏缓冲垫的缓冲功能有限,当车辆在高速行驶时与护栏发生碰撞,其所吸收的能量占碰撞总能量的比重较小,难以其他缓解碰撞的作用。同时,在高速行驶状态下,护栏无法对驾驶员起到提醒作用。
王本勋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护栏”(申请号201810035532.7),其通过在栏杆外侧安装若干个轴承,使得车辆撞击到栏杆上时,车体可以通过轴承在栏杆上滚动,从而减小碰撞时车身发生的变形。同时,该护栏在感应到碰撞后,可自动通过物联网对附近的交警部门进行报警。但是,该实用新型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安装难度较大,且当发生碰撞时,控制系统很容易被破坏而无法发出报警信号。
综上所述,目前的护栏大多只是考虑小型车辆的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的情况,没有可以同时面对不同车型,不同碰撞工况时,都能起到良好保护作用的护栏。因大客车和大货车等质心较高,质量较大,当发生侧翻时,现有的护栏往往是顶部先与车身接触,不但不能起到保护作用,反而会加大车身的变形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车辆侧翻只能防护栏,通过物联网技术使车辆与护栏能够进行通讯,从而使护栏可以根据车型的大小,调整不同的姿态,使碰撞接触面更大,避免局部车身产生过大的形变。同时,此设置有气囊模块,可根据车辆发出的信号打开气囊,起到缓冲作用,减小损伤。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侧翻智能防护系统,包含判断模块和防护模块;
所述判断模块设置在车辆上,包含水平仪、陀螺仪、存储单元、第一控制器和信号发射器;
所述水平仪、陀螺仪设置在车辆质心位置,均用于检测客车的车身侧倾角度,并将测得的车身倾斜角度传递给所述第一控制器;
所述信号发射器设置在车辆前横梁轴线处,用于向其工作范围内的防护单元发出报警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843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顶厚快速调整的顶模
- 下一篇:一种多屏拼接立体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