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盗型拉线棒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83135.3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42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方良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良龙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20 | 分类号: | E04H12/20;G08B13/12 |
代理公司: | 宿迁市永泰睿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4 | 代理人: | 陈栋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盗 拉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盗型拉线棒,包括拉线棒主体、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块和第二固定环,该实用新型通过在拉线棒主体上设置硬度较高的钢质套筒和柔软性较好的防锯布层,进一步提高了拉线棒的强度,可以让盗窃者实施锯割时消耗大量的时间,同时当拉线棒主体内部的防盗线被割断时,继电器上的电磁铁断电,使得动触点和静触点闭合,报警器发出警报,对盗窃者起到警示震慑作用,信号发射器可以将被盗信号发送给电力部门,以便电力部门及时派出人员进行检查,阻割层的设置,可以对锯条起到阻拦作用,三个不同方向的卡齿组成的倒齿,能有效地防止拉线棒的失盗,由此确保电力输配电线路安全,有利于普及和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线棒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盗型拉线棒。
背景技术
拉线棒,将拉线连接到地锚上的杆件或其他金属部件,在电力及通讯系统中有许多杆、塔,它们的稳定均是靠多条拉线装置来维持,拉线装置是由埋入地下的拉线盘,埋在地下的一部分和暴露在地面上的一部分拉线,UT型丝夹及螺栓、拉线等组成,电力及通信的外线系统需要大量的杆塔支撑,而杆塔的稳定主要靠拉线装置维持,拉线装置主要由埋入地下的拉线盘和暴露在地面上的拉线棒组成,拉线棒的一端与拉线盘相连,另一端与拉线相连,拉线棒被盗现象时有发生。根据被盗现场勘查,大部分被窃事故均为不法分子使用钢锯将拉线棒地面部分锯断而发生的。众所周知,电力线路杆、塔缺一旦缺少了拉线,随时都有倾倒的危险,甚至发生电网解裂大面积停电事故,现有的拉线棒虽设置有一些防盗结构,但这些防盗结构较为简单,所起到的防盗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因此很有必要在现有的拉线棒基础是上设计一种新型的具有防盗功能的拉线棒来解决这些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盗型拉线棒,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盗型拉线棒,包括拉线棒主体、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块和第二固定环,所述拉线棒主体的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环,所述拉线棒主体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环,所述拉线棒主体的外部固定设置有钢质套管,所述拉线棒主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加强棒芯,所述加强棒芯的外部固定设置有阻割层,所述阻割层由若干个间隔均匀且交错设置的倒齿组成,所述阻割层的外部固定设置有防锯布层,所述防锯布层与阻割层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个防盗线,所述防盗线串联到设置在第一固定块内部的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上设置有动触点,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报警器、信号发射器和电源,所述继电器、报警器和信号发射器均通过导线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报警器和继电器之间的电路上固定设置有静触点。
优选的,所述拉线棒主体的外表面均匀的喷涂有防锈防腐涂料。
优选的,所述防盗线至少设置有四组。
优选的,所述继电器上固定设置有电磁铁。
优选的,所述倒齿由三个不同方向的卡齿组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块设置有隐藏式检修窗,所述检修窗上设置有安全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实用新型通过在拉线棒主体上设置硬度较高的钢质套筒和柔软性较好的防锯布层,进一步提高了拉线棒的强度,可以让盗窃者实施锯割时消耗大量的时间,同时当拉线棒主体内部的防盗线被割断时,继电器上的电磁铁断电,使得动触点和静触点闭合,报警器发出警报,对盗窃者起到警示震慑作用,信号发射器可以将被盗信号发送给电力部门,以便电力部门及时派出人员进行检查,阻割层的设置,可以对锯条起到阻拦作用,三个不同方向的卡齿组成的倒齿,能有效地防止拉线棒的失盗,由此确保电力输配电线路安全,有利于普及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型拉线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良龙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良龙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831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