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膜及含该隔膜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75300.0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56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汪圣龙;曾黎;蒋中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魔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6 | 分类号: | H01M2/16;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潘俊达;郭宝煊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膜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膜,包括隔膜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隔膜本体至少一表面上的功能涂层,所述功能涂层包括若干个支撑区域和若干个粘接区域,每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区域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粘接区域,所述支撑区域包括第一聚合物,所述粘接区域包括第二聚合物,所述第一聚合物的粒度分布范围值大于所述第二聚合物的粒度分布范围值。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为极片提供膨胀空间,并且热压后与极片之间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解决电芯的变形问题,同时使得隔膜与极片之间具有良好的界面。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含该隔膜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膜及含该隔膜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笔记本等)和新能源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锂离子电池的需求越来越多,对锂离子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隔离膜作为正负极的隔离,夹在正负极之间,主要作用是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发生短路。随着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不断的提高,高克容量的石墨负极致使其充放电过程中的膨胀非常大,导致了电池的扭曲变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行业内在隔离膜表面涂覆一层由无机粒子组成的多孔绝缘层另外再在该多孔绝缘层上涂覆一层聚合物的粘结层或涂覆无机粒子和聚合物粘结层的混合涂层来解决安全问题和变形问题,因为无机粒子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保证其安全性,聚合物能够与极片粘结在一起抑制电池的变形。其中,中国专利CN102569701A是先在隔膜上形成无机粒子的绝缘层,然后再涂覆聚合物的粘结层。中国专利CN101326658A则通过多次涂布在多孔基材表面形成粘结剂聚合物/无机粒子含量比梯度变化来实现,但多层涂覆对隔离膜的孔会堵塞较严重,影响电池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隔膜,为极片提供膨胀空间,热压后与极片之间具有良好的粘接性,使得隔膜与极片之间具有良好的界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隔膜,包括隔膜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隔膜本体至少一表面上的功能涂层,所述功能涂层包括若干个支撑区域和若干个粘接区域,每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区域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粘接区域,所述支撑区域包括第一聚合物,所述粘接区域包括第二聚合物,所述第一聚合物的粒度分布范围值大于所述第二聚合物的粒度分布范围值。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膜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聚合物的粒度分布范围为1.0~50.0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膜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聚合物的粒度分布范围为0.1~1.0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膜的一种改进,在所述功能涂层中,所述支撑区域与所述粘接区域的面积分布比为1:99~99:1。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膜的一种改进,所述功能涂层的厚度为1.0~50.0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膜的一种改进,所述功能涂层的正向投影面积占所述隔膜本体的正向投影面积的10~90%。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膜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聚合物包括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聚丙烯腈、聚氧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膜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聚合物包括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聚丙烯腈、聚氧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膜的一种改进,所述隔膜本体为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乙烯和聚丙烯复合隔膜、聚酰亚胺膜或无纺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电解液以及位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所述隔膜为前文任一段所述的隔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魔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魔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753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