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汽车线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574786.6 | 申请日: | 2019-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87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 发明(设计)人: | 康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科世得润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H01R31/06;H01R13/72 |
| 代理公司: | 44214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伟文 |
| 地址: | 52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线束 矩形板 长板 半圆形通槽 本实用新型 第二连接器 第一连接器 有效地 安装耳片 便于安装 散热效果 边缘处 防护套 相对面 散热 插接 微孔 榫接 拆卸 整齐 流通 汽车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汽车线束;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矩形板、长板、汽车线束和防护套;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相对面均插接有矩形板;矩形板和长板的边缘处均开设有半圆形通槽,且矩形板和长板相榫接。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对汽车线束中的各导线进行方便快捷地固定;同时也能将各导线有效地分离开来,使得各导线比较整齐地排列在半圆形通槽内,在配合缝隙和其两侧的散热微孔,能有效地避免了汽车线束中各导线紧密接触,有利于空气的流通,改善了散热效果;还能方便快捷地将汽车线束固定在汽车内的安装耳片内,不仅操作比较方便和快捷,而且也比较节省时间,节省人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汽车线束。
背景技术
在现代汽车上,汽车线束特别多,电子控制系统与线束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把微机、传感器与执行元件的功能用人体来比喻,可以说微机相当于人脑,传感器相当于感觉器官,执行元件相当于运动器管,那么线束就是神经和血管了。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连接汽车的电气电子部件并使之发挥功能,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在目前,不管是高级豪华汽车还是经济型普通汽车,线束编成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由电线、联插件和包裹胶带组成,它既要确保传送电信号,也要保证连接电路的可靠性,向电子电气部件供应规定的电流值,防止对周围电路的电磁干扰,并要排除电器短路。随着人们对舒适性、经济性、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上的电子产品种类也在不断增加,汽车线束越来越复杂,其线束的故障率也相应增加。
现有的汽车线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汽车线束比较凌乱地设置在汽车内部,导致汽车线束中各导线紧密接触,不利于空气的流通,散热效果较差。当遇到比较炎热的天气时,汽车线束可能会因为散热不及时,使得导线外部的绝缘皮被融化,裸露的导线相互接触,从而发生汽车线路短路的现象,影响汽车的正常运行。
2、汽车线束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不仅加快了其老化和被腐蚀的速度,缩短了其使用寿命。而且,其在受到外力碰撞时可能会使得汽车线束的断裂,从而使得汽车电路的中断,影响汽车的正常运行。
3、现有的汽车线束在安装时需要用到螺钉和其他的工具,这种方式虽然能实现对汽车线束的安装和拆卸,但是操作比较繁琐,而且也比较浪费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汽车线束,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汽车线束,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矩形板、长板、汽车线束和防护套;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相对面均插接有矩形板;矩形板和长板的边缘处均开设有半圆形通槽,且矩形板和长板相榫接;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通过汽车线束相连接,且汽车线束的各导线分别贯穿矩形板和长板上的半圆形通孔,所述汽车线束的外部套设有防护套,防护套的一侧对称设有两个C型板,C型板的上内壁通过弹簧与位于其下方的T型限位杆相连接,C型板的下内壁开设有与T型限位杆下部相配合的圆形榫眼。
更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套上横向开设有一条缝隙,便于将防护套套设在汽车线束的外部;缝隙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散热微孔,增大汽车线束和防护套形成的空腔内的空气的流通,有利于汽车线束的散热。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相对面均固定设有中部开设有T型盲槽的矩形块,所述矩形板通过其后部的T型连接块插接在所述T型盲槽内,通过T型盲槽和T型连接块的配合使用,便于安装和拆卸矩形板;T型连接块的顶部设有矩形提手,矩形提手的设计便于将矩形板抽出。
更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套为锥形结构,且所述防护套选用质地柔软的塑料管;便于将保护套套接在汽车线束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科世得润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科世得润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747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舱内零件组合支架
- 下一篇:一种汽车管道分流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