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运河航道中跨越河流的下挂桥渡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20571680.0 申请日: 2019-04-25
公开(公告)号: CN209836981U 公开(公告)日: 2019-12-24
发明(设计)人: 景来红;任自铭;杨磊;王玲;王鹏;杨纪;鲁玉忠;黄毅;怀臣子;宋银平 申请(专利权)人: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02C5/00 分类号: E02C5/00;E02C5/02
代理公司: 41114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王霞
地址: 450003 河***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升船机 渡船 本实用新型 顶部设置 移动小车 承船厢 河流 吊机 双线 纵梁 运送 河道冲淤变化 滑动设置 平行布设 转运平台 轨道 侧墙 承托 船托 吊起 挂具 黄河 下端 下挂 船队 转运 升降 航道 运河 船只 航线
【说明书】: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运河航道中跨越河流的下挂桥渡装置,采用双线(两条结构相同的渡船装置)平行布设,通过两端的转运平台将其连接起来,实现两条航线循环运送渡船;其中每条桥渡装置均包括升船机,在升船机顶部设置有吊机,置于升船机侧墙之间用于承托渡船和承船厢的升船托板由吊机带动升降;水平跨设在河流上方的纵梁两端与升船机连接形成整体结构,在纵梁上设置有轨道,轨道上滑动设置有移动小车,移动小车下端设置有接头;承船厢顶部设置有与接头相连接的刚性挂具。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便于实施。通过该渡船装置可直接将船只吊起运送至河流对岸,受黄河河道冲淤变化的影响最小,采用双线设置,可方便地实现船队循环转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运基础建设工程,尤其是涉及一种运河航道中跨越河流的下挂桥渡装置。

背景技术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京杭大运河使用至今,不仅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更重要的是已成为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后历经隋、唐、元、明、清等历朝历代改扩建,先后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获得了辉煌的成就。1855年黄河改道,由于缺少主要水源,运河部分地区河道干涸,京杭大运河从此失去了原先的荣光,部分河段已经停止通航。目前京杭大运河全线复航的呼声日益高涨,全国人民衷心期盼工程早日实施,以实现“运河文化”的伟大复兴。

京杭大运河与黄河的交叉问题是运河全线复航的难点之一。京杭大运河与黄河的交叉问题常规有三种方式解决,即:平交、隧道下穿与渡槽上跨。其中平交方式需要把黄河大堤破口,使运河、黄河河道有机衔接。黄河水沙条件极其复杂,河道冲淤变化对航道影响很大,且受限于黄河的来水量,只能实现部分季节、部分时段的通航,提供的交通流量将受到很大限制。另外,平交方式对河势影响较大,势必将对黄河防汛渡凌安全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平交方式在布置上十分复杂,对正常通航的影响因素过多。隧道下穿方式中,按隧道中行船要求,洞径需在20m左右,且为保证隧洞结构安全,隧洞应有足够埋深,无论采取明挖施工、还是盾构施工方法,技术上挑战极大,不确定因素较多。渡槽上跨方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且有类似经验,但因渡槽内全线均有水,大运河高级别的航道和较大的船舶吨位将导致渡槽结构体量过于庞大,造价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京杭大运河复航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难点,提出一种运河航道中跨越河流的下挂桥渡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运河航道中跨越河流的下挂桥渡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河流两岸的升船机,在所述升船机顶部设置有吊机,置于所述升船机侧墙之间用于承托渡船和承船厢的升船托板由所述吊机带动升降;水平跨设在河流上方的纵梁两端与升船机连接形成整体结构,在纵梁上设置有轨道,轨道上滑动设置有移动小车,所述移动小车下端设置有接头;所述承船厢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接头相连接的刚性挂具。

所述纵梁两根平行布设,在所述纵梁上沿其长度方向垂直均布有多根支撑梁。

在所述纵梁下方布设有多根支撑立柱。

所述纵梁沿航运方向倾斜设置,可有效减少能耗。

所述刚性挂具为间隔设置的型钢。

所述吊机为带有起吊拉绳的绞车。

所述承船厢为上部开口的箱型结构,在所述承船厢的四周厢壁上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高度与水位相适应。

所述升船机侧墙与相邻的承船厢侧壁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承船厢稳定装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716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