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口反吐的反止口压脚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69999.X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02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王雪贵;余光明;王雪平;阮敬其;杜颖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利(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29/06 | 分类号: | D05B29/06;D05B35/02 |
代理公司: | 33101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之怀;王洪新 |
地址: | 311231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脚 压杆 豁口 左压板 底端 止口 针孔 压板 本实用新型 缝纫机部件 铰接轴铰接 表面平齐 并排设置 极限位置 上下滑动 竖直布置 水平布置 铰接孔 压脚杆 腰圆孔 右压板 缝纫机 弹簧 缝纫 机针 铰接 施压 双折 缝制 阻挡 移动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部件。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口反吐的反止口压脚,该压脚应能确保双折止口的缝制质量、并且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口反吐的反止口压脚,包括用于连接缝纫机压脚杆的压杆以及铰接在压杆底端的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包括并排设置且通过同一个水平布置的铰接轴铰接在压杆上的左压板和右压板;所述左压板上的铰接孔为竖直布置的腰圆孔,使左压板可相对于压杆上下滑动;左压脚与压杆之间还分别受到弹簧施压,使得左压脚保持在往下移动的极限位置并且左压脚的底端表面低于右压脚的底端表面1‑3mm;右压脚的面向左压脚的一侧还制作有宽度为4‑8mm的豁口,该豁口与阻挡着豁口的左压脚一侧边沿形成了机针缝纫用的针孔,针孔的底端边沿与右压脚的底表面平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部件,具体是能够防止止口反吐的带条压脚。
背景技术
在时装制作中,有一种把直纹捆条按照尺寸车缝成光边带条状、车缝完成后带条为平止口的工艺。一般的做法是,直纹捆条进入所相配尺寸的拉筒进行翻折(二次翻折),穿越过拉筒并且翻折后的带条再压在压脚底下进行车缝,完成后的带条呈双折止口的工艺效果。由于从拉筒到机针缝制具有一段距离,翻折后的带条在这段距离中容易发生松散变形;而普通压脚的中间间隙较大,没有对这段距离中的带条进行控制,使得车缝后的带条的左侧止口容易走样而无法保证形成平止口(左侧止口由两条叠齐对正的边沿形成;若没有叠齐对正,就不是平止口),有反吐(翻折后包覆在内的布料边沿,往外松散扩开的现象) 及止口不均匀(止口边沿呈弯曲状,而不是直线状)现象;而且加工速度慢,影响带条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口反吐的反止口压脚,该压脚应能确保双折止口的缝制质量、并且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口反吐的反止口压脚,包括用于连接缝纫机压脚杆的压杆以及铰接在压杆底端的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包括并排设置且通过同一个水平布置的铰接轴铰接在压杆上的左压板和右压板;所述左压板上的铰接孔为竖直布置的腰圆孔,使左压板可相对于压杆上下滑动;左压脚与压杆之间还分别受到弹簧施压,使得左压脚保持在往下移动的极限位置并且左压脚的底端表面低于右压脚的底端表面1-3mm;右压脚的面向左压脚的一侧还制作有宽度为4-8mm的豁口,该豁口与阻挡着豁口的左压脚一侧边沿形成了机针缝纫用的针孔,针孔的底端边沿与右压脚的底表面平齐。
所述弹簧为两个竖直布置的螺旋弹簧,两个螺旋弹簧的轴线分别布置在铰接轴的左右两侧。
所述压杆的底端设置有两个铰接用的铰接耳;两个铰接耳分别位于压杆的左右两侧且竖直往下延伸一定距离,从而形成铰接用的空腔;所述左压板与右压板上分别设置有竖直往上延伸且插入所述空腔的铰接片;所述铰接轴水平穿插在铰接耳与铰接片的铰接孔中,将左压板、右压板与压杆连为一体。
所述右压板还往左压板一侧凸出一定距离形成挡条,左压板上的铰接板顶部则往右压板一侧凸出相应的距离,使得左压板往下运动的行程受到挡条的阻挡而限定。
所述一定距离为1-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确保缝制后的带条翻折整齐从而形成准确的平止口结构,消除了现有加工方法导致的不是平止口、反吐以及止口不均匀的弊病。而且,加工速度明显提高(较原先提高2-3倍),对操作员工的操作技术水平要求也大幅降低,普通人员稍加培训就能上岗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利(中国)有限公司,未经达利(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699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缝纫机上的针距调节及倒缝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折花边的双针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