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刮板输送机用电缆夹防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66106.6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16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郭心江;李德华;赵小云;毛瑞斌;崔成锐;赵松涛;陈卫宝;林辉;申红岭;辛永刚;赵洪林;樊晓宁;张志美;黄传喜;秦玲玲;薛海强;王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矿机华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E21F13/06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5 | 代理人: | 王秀芝 |
地址: | 262400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夹 槽底板 电缆槽 采煤机 刮板输送机 防滑装置 同步性 限位凸 链节 本实用新型 采煤效率 采煤作业 成波浪形 呈波浪形 转动连接 波浪形 直线段 嵌入 阻挡 支撑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刮板输送机用电缆夹防滑装置,所述刮板输送机包括:电缆槽,所述电缆槽内设有电缆夹,所述电缆夹包括多个顺次转动连接在一起的链节,所述电缆槽的槽底板呈波浪形,所述电缆夹支撑于所述槽底板。电缆槽的槽底板设计成波浪形,以增大电缆夹与槽底板的接触面积,增大电缆夹受到的摩擦力,以防止电缆夹下滑,保持电缆夹与采煤机的同步性;直线段上固定设有限位凸,限位凸嵌入电缆夹相邻的两个链节的缝隙中,进一步阻挡电缆夹下滑。通过波浪形的槽底板和限位凸的共同作用,有效阻止了电缆夹的下滑,保证了电缆夹与采煤机的同步性,保障采煤作业的正常进行,提高了采煤机的采煤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刮板输送机用电缆夹防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煤炭机械化开采程度的提高,一些大倾角薄煤层工作面逐步实现综合机械化开采。在一些倾角大于30°以上的工作面,由于电缆自身的重力导致电缆夹在刮板输送机电缆槽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影响采煤机与电缆之间的同步性,需要额外人力辅助采煤机上下山行走,还降低了采煤机的采煤效率。为提高大倾角工作面的采煤机的工作效率,采煤机电缆夹的防滑成了提高效率的一个关键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刮板输送机用电缆夹防滑装置,以提高采煤机的采煤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刮板输送机用电缆夹防滑装置,所述刮板输送机包括:电缆槽,所述电缆槽内设有电缆夹,所述电缆夹包括多个顺次转动连接在一起的链节,所述电缆槽的槽底板呈波浪形,所述电缆夹支撑于所述槽底板。
优选地,所述槽底板上固定设有限位凸,所述限位凸嵌入相邻的两个所述链节之间的缝隙中。
优选地,所述限位凸的顶端呈楔形。
优选地,波浪形的所述槽底板的波峰为直线段,所述限位凸固定设于所述直线段上。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电缆槽的槽底板设计成波浪形,以增大电缆夹与槽底板的接触面积,增大电缆夹受到的摩擦力,以防止电缆夹下滑,保持电缆夹与采煤机的同步性;直线段上固定设有限位凸,限位凸嵌入电缆夹相邻的两个链节的缝隙中,进一步阻挡电缆夹下滑。通过波浪形的槽底板和限位凸的共同作用,有效阻止了电缆夹的下滑,保证了电缆夹与采煤机的同步性,保障采煤作业的正常进行,提高了采煤机的采煤效率。
波浪形的槽底板的波峰为一直线段,以有效减少波峰的高度。
限位凸优选设置在直线段上,以使限位凸能够完全嵌入到相邻链节的缝隙中,限位凸对电缆夹的阻挡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刮板输送机用电缆夹防滑装置安装于中部槽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刮板输送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部槽;2-电缆夹;21-链节;3-电缆槽;31-槽底板;32-限位凸;33-直线段;4-销轨;5-采煤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且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中,α表示中部槽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矿机华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矿机华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661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缆套管及线缆铺设用支架
- 下一篇:一种增强型聚氟乙烯地下通信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