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及灯丝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64572.0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47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涛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62 |
代理公司: | 44289 深圳市中原力和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胡国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本体 第一臂 固接 发光二极管支架 本实用新型 电路基板 倾斜延伸 弯折延伸 第二臂 第三臂 连接件 六臂 平行间隔设置 正负电极 逐渐增大 发光体 同一端 延长线 正负极 重合 剪裁 连焊 平行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包括相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本体及第二支架本体、电路基板、连接件,电路基板包括与第一支架本体平行的第一臂、自第一臂的一端向第二支架本体弯折延伸的第二臂、自第一臂的另一端向第二支架本体弯折延伸的第三臂、自第二臂倾斜延伸并与第二支架本体固接的第四臂、与第三臂的延长线重合的第五臂及自第五臂倾斜延伸并与第二支架本体固接的第六臂,且沿第一支架本体至第二支架本体的方向,第四臂和第六臂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本体及第一臂固接。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可通过剪裁使得发光体的正负电极位于同一端,同时能有效避免正负极连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用的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及灯丝。
【背景技术】
自日本牛尾光源推出的由LED灯珠构成发光体的仿传统白炽灯,以LED发光体为光源的蜡烛灯、水晶灯、球泡灯随机开始大量出现,且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目前,源于怀旧情怀的冲击、对其外形和色温的喜爱,许多欧洲、美洲、南非、东南亚、中东的客户对LED发光体灯反应强烈。
在LED灯的批量生产过程中,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作为与发光体直接连接的部件,其结构直接影响着发光体的发光效果及产品的生产效率。
为了生产的方便,现有技术的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的结构通常过于简单,剪裁后,LED发光体的正负两极往往位于LED发光体的两端,致使LED发光体的组装过程绕线复杂且浪费了大量的空间和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LED发光体的发光效率,同时,即使将LED发光体的正负两极设置于所述LED发光体的同一端,因正负极相隔较近,在后续的发光体焊接工序中,容易发生正负极连焊。
针对现有技术的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中,LED发光体的正负极相隔较近,容易发生正负极连焊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及灯丝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中,LED发光体的正负极相隔较近,容易发生正负极连焊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有效避免正负极连焊的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及灯丝。
一种发光二极管支架阵列,包括:
相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本体、第二支架本体;
多个电路基板,多个所述电路基板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之间,所述电路基板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及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平行的第一臂、自所述第一臂的一端向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弯折延伸的第二臂、自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弯折延伸的第三臂、自所述第二臂倾斜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固接的第四臂、位于所述第三臂的延长线上并与所述第三臂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五臂及自所述第五臂倾斜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固接的第六臂,且沿所述第一支架本体至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方向,所述第四臂和所述第六臂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多个连接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臂固接。
优选的,所述第四臂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之间并靠向所述第六臂一侧的夹角为60°,所述第六臂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之间并靠向所述第四臂一侧的夹角为60°。
优选的,所述第三臂与所述第五臂之间形成用于焊接发光体的焊接区域。
优选的,所述电路基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臂远离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一端的第一焊盘及设置于所述第五臂远离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一端的第二焊盘,所述发光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焊盘及所述第二焊盘焊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包括呈长条状的第一基板及开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多个第一定位孔,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孔沿所述第一基板的长度方向呈直线型间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涛,未经潘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645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