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倾角自卸车车厢底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63753.1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33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黄祥利;石龙婉;李洪岭;杨秀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友车辆技术开发(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28 | 分类号: | B60P1/28 |
代理公司: | 11265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盛君梅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加强角 本实用新型 承载梁 内横梁 边梁 安全系数 车厢底板 加工工序 大倾角 第二管 自卸车 垫管 端板 内梁 拼接 外梁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倾角自卸车车厢底板,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内梁加强角、外梁加强角、第一管加强角、第一内横梁、第二内横梁、第二管加强角、第一边梁、第二边梁、端板、第一承载梁、第二承载梁和垫管;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安全系数;同时,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拼接设计,简化了加工工序,便于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倾角自卸车车厢底板。
背景技术
非公路自卸车是在露天矿山为完成岩石土方剥离与矿石运输任务而使用的一种重型自卸车,岩石土方这些粒度较大的货物,运输过程中会有冲击与碰撞,因此,车厢的设计与大都为簸箕式,即车厢底板的后部翘起;现有的自卸车车厢底板坡角一般为12度,车辆在非公路上行驶时,很容易因颠簸而将岩石土方振落到车外,安全系数较低;并且车厢底板大都为一整块的材料折弯而成,加工较为麻烦,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安全系数,并采用拼接结构以简化加工工序、便于生产的大倾角自卸车车厢底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倾角自卸车车厢底板,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内梁加强角、外梁加强角、第一管加强角、第一内横梁、第二内横梁、第二管加强角、第一边梁、第二边梁、端板、第一承载梁、第二承载梁和垫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与第一底板之间的夹角a为22度,所述第一底板的下平面上固定有两个对称平行分布的第一承载梁,对应地,所述第二底板的下平面上固定有两个对称平行分布的第二承载梁,两个所述第二承载梁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承载梁的一端相固定,两个所述第一承载梁之间固定有多个第二内横梁,两个所述第一承载梁与两个所述第二承载梁的连接处之间内侧固定有第一内横梁,所述第一内横梁的上侧固定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下平面上;两个所述第一承载梁与两个所述第二承载梁的连接处外侧均固定有一个第一边梁,每个所述第一边梁的上侧均定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下平面上,两个所述第一边梁的外端均固定有一个端板;两个所述第二承载梁的外侧均固定有多个第二边梁,每个所述第二边梁的上侧均固定在第二底板的下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内横梁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内梁加强角组合,每个所述内梁加强角组合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内梁加强角,每个内梁加强角组合中的两个所述内梁加强角的外侧分别固定在对应的一个第一承载梁和一个第二承载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内横梁的下侧侧面两端均固定有一个第一管加强角,每个所述第一管加强角的外侧固定在对应的一个第一承载梁和一个第二承载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边梁的内端两侧均固定有一个外梁加强角,两个所述外梁加强角的内侧分别固定在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上。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承载梁的另一端外侧均固定有一个垫管,所述垫管的上侧固定在第一底板的下平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拼接而成,且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夹角为22度,即车厢后部翘起坡角为22度,防止岩石土方因颠簸而振落到车外,提高了安全系数;同时,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拼接设计,简化了加工工序,便于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侧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友车辆技术开发(南京)有限公司,未经三友车辆技术开发(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637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预应力的U型自卸车车厢
- 下一篇:一种大倾角铲斗式矿用自卸车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