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力合一活动矫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63225.6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843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侯玉妹;黄华;赵晶箐;魏园园;田万敏;林慧冬;梁月;陈敦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7/10 | 分类号: | A61C7/10;A61C7/08 |
代理公司: | 45122 南宁启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谢美萱 |
地址: | 53002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颌 咬合板 再定位 舌簧 上唇 本实用新型 矫治 活动矫治器 前端设置 机械力 肌力 面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力合一活动矫治器,包括上颌再定位咬合板、上唇挡、双曲舌簧;所述上颌再定位咬合板前端设置有若干双曲舌簧;上唇挡设置在双曲舌簧的上方,通过导弓固定在上颌再定位咬合板上;所述双曲舌簧和导弓的根部固定在上颌再定位咬合板内。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上颌再定位咬合板,上唇挡,双曲舌簧三者相结合,利用牙合力、机械力、肌力三力合一进行早期矫治,即能满足矫治时间短,见效快的要求,同时能改善患者面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齿矫正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力合一活动矫治器。
背景技术
乳前牙反牙合是指咬合时下颌乳前牙位于上颌乳前牙的唇侧,呈反覆牙合反覆盖关系的一种错牙合畸形,在临床上较为常见。2000年中华口腔医学会调查显示我国乳牙反牙合的发病率为14.94%,由于喂养方式不当及不良口腔习惯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乳牙反牙合时由于下颌乳前牙位于上颌乳前牙的唇侧,限制了上颌骨及上牙弓的发育,造成上颌骨发育不足,面中部凹陷,影响颜面美观;此外由于咬合关系异常,前牙切割食物能力差,咀嚼效率低,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进而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再者,前牙反牙合会干扰患儿发音、唱歌等,使患儿自卑、胆怯,影响心理健康。此种异常的情况如未及时给予纠正,将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而逐渐加重。乳前牙反牙合早期阻断治疗的目的在于为上下颌骨的正常发育提供有利的环境,重建颌面部正常的肌肉平衡,避免对患者造成心理影响。
反牙合病例矫治的最佳时机是乳牙期,可以缩短矫治时间,降低矫治难度,获得较高的美学正侧貌。因为4~7岁是颅颌面部发育的第二快速期,是错牙合畸形的最佳矫治时机,此时去除上颌骨发育受限因素,可使患儿的生长发育趋于正常,获得较好的面型。此外,研究表明乳牙反牙合治疗后,上颌骨、乳切牙向前移动的同时,继承恒牙胚的位置也相应向前和向下方移动,对预防恒牙期再度出现反牙合有临床意义。
乳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矫治方法主要有上颌牙合垫式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下颌斜面导板矫治器,导弓式活动矫治器,FR-Ⅲ功能矫治器,面框前牵引器等。其中大多依靠单一力量,如上颌牙合垫式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下颌斜面导板矫治器,导弓式活动矫治器,解除反牙合时间短,但复诊次数多,对面型无明显改善;且上颌牙合垫式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的主要动力装置是双曲舌簧,作用于上前牙,对下颌骨及下前牙并不产生直接的作用力,因此只适用于牙源性和功能性乳牙反牙合,对骨性前牙反牙合患者效果欠佳;导弓式活动矫治器是一种机械力与功能性矫治力相结合的装置,可缩短矫治时间,但适应症较局限,不是所有的反牙合都适用,此外导弓弯制较困难,位于患者口腔前部,影响美观及进食;而FR-Ⅲ功能矫治器可改善功能性及轻度骨性反牙合患者的面型,但FR-Ⅲ功能矫治器体积较大,戴入后妨碍患儿说话且要求每天最少佩戴12小时以上,如患儿不能积极配合,会导致治疗失败;面框前牵引器虽能改善面型,在早期行前牵引可以在更短的时间产生更多的骨骼改变,促进上颌骨发育,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使面型得到改善,但由于面框前牵引装置比较复杂,矫治力量较大,患儿及家长不容易接受。
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人体及颌骨的生长发育较快,在设计矫治器时必须考虑顺应牙颌的正常生长发育,尽量缩短戴矫治器的时间,防止因矫治作用不当影响领骨生长发育。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通过上颌再定位咬合板,上唇挡,双曲舌簧三者相结合,利用牙合力、肌力、机械力三力合一进行早期矫治,解除反牙合,即能满足矫治时间短,见效快的要求,同时能改善患者面型的三力合一活动矫治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三力合一活动矫治器,包括上颌再定位咬合板、上唇挡、双曲舌簧;所述上颌再定位咬合板前端设置有若干双曲舌簧;上唇挡设置在双曲舌簧的上方,通过导弓固定在上颌再定位咬合板上;所述双曲舌簧和导弓的根部固定在上颌再定位咬合板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医科大学,未经广西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632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