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渍液可循环利用的泡菜发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59550.5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65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李霄;胡刚;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李记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12;A23L19/20 |
代理公司: | 11362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石诚 |
地址: | 558200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箱体 罐体 柔性波纹 一体设置 抽液泵 滤板 圆孔 罩体 泡菜发酵装置 液压升降杆 中空固定部 管体连接 圆孔结构 整体降低 泡菜 上端 可循环 泡菜罐 输送管 液循环 除掉 下端 发酵 过滤 取出 | ||
一种渍液可循环利用的泡菜发酵装置,包括罐体,罐体底部为圆孔结构,圆孔下侧设有液压升降杆,圆孔上侧设有罩体,罩体包括柔性波纹部,柔性波纹部上端一体设置有实心抵合圆盘,柔性波纹部下端一体设置有中空固定部,罐体一侧通过管体连接过滤箱体,过滤箱体内设有滤板,过滤箱体下端通过输送管连接抽液泵。在将泡菜罐取出后,先通过过滤箱体内的滤板进行过滤后,再通过抽液泵将泡渍液抽回到罐体中,不仅实现了自动的泡渍液循环利用,也将泡渍液中的杂质滤除掉了,避免了杂质的的进一步发酵造成泡菜品质的整体降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泡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渍液可循环利用的泡菜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化的泡菜生产流程中,一般是将大量的蔬菜放置在泡菜罐中再整体放入发酵装置中,为了隔绝空气需要把泡菜罐全部没入到泡渍液中,以保证位于上部的蔬菜在发酵过程中不会被有害菌侵入而导致泡菜败坏。通常,泡渍液需要多次使用,原因是采用浸泡过蔬菜的泡渍液再次泡制的泡菜口感会更好,泡制的时间也将大大缩短,但是采用前述的将泡菜罐全部没入到泡渍液中的方案时,在取出泡菜罐的时需要借用外部工具伸入到泡渍液中后,再整体将泡菜罐取出,这样的方式极易带入有害菌,使得泡渍液被污染,而不能够再继续使用。
同时,在对泡渍液进行循环利用时,需要预先对泡渍液中存在的其他蔬菜杂碎进行过滤,现阶段缺乏有效的过滤手段,一般是人工利用器具进行打捞,这样的操作同样容易造成泡渍液的污染,最终影响品泡菜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渍液可循环利用的泡菜发酵装置。该装置可避免在取出泡菜罐的过程中,因使用外部工具而造成泡渍液被污染的情况,保证泡渍液可再次使用,缩短了泡菜的泡制周期,同时提升泡菜口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渍液可循环利用的泡菜发酵装置,包括罐体,罐体内壁设有圆环形的挡位台,泡菜罐放置在挡位台上,还包括可放置在罐体顶部的密封盖,罐体底部为圆孔结构,圆孔底部设有液压升降杆,圆孔处的罐体底部内壁上固定有罩体,罩体包括柔性波纹部,柔性波纹部上端一体设置有实心抵合圆盘,实心抵合圆盘位于泡菜罐底部下方,柔性波纹部下端一体设置有中空固定部,罐体底部通过管体连接过滤箱体,过滤箱体内设有滤板,过滤箱体通过输送管连接抽液泵,抽液泵经管道与罐体连接。
前述渍液可循环利用的泡菜发酵装置,所述滤板为中部凹陷结构,其一侧设有用于将滤板取出过滤箱体的把手,过滤箱体还设有用于与滤板实现卡位的卡位槽。
前述渍液可循环利用的泡菜发酵装置,所述罐体下侧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之间设有支撑平台,液压升降杆固定设置在支撑平台上。
前述渍液可循环利用的泡菜发酵装置,所述液压升降杆末端连接有支撑圆盘。
前述渍液可循环利用的泡菜发酵装置,所述泡菜罐上侧设有提拉部。
前述渍液可循环利用的泡菜发酵装置,所述泡菜罐的侧壁以及底部均设有通孔。
前述渍液可循环利用的泡菜发酵装置,所述柔性波纹部由耐酸材料制成。
前述渍液可循环利用的泡菜发酵装置,所述罐体内壁上设有陶瓷瓦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放置在环形的挡位台上的泡菜罐,配合液压升降杆可实现在泡制完成后将泡菜罐顶出,这样的设置变可以尽量将环形的挡位台设置在罐体底部,使得泡菜罐可以充分浸没在罐体中,可保证泡菜制作过程中避免泡菜因为没有充分没入到泡渍液中而被有害菌侵入的情况发生;
(2)在泡菜结束后,通过液压伸缩杆的配合可将泡菜罐整体顶出到泡渍液液面以上,不需要采用外部工具伸入到泡渍液中进行取出,避免了外部工具引入有害细菌而污染泡渍液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李记食品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李记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595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循环式生物法固定丁醇发酵尾气中CO
- 下一篇:一种微生物培养基分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