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级可调节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57840.6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18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谢豪;钱日余;吴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淅川减振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F16F9/06;F16F9/44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吕晋英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调节 减震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级可调节减震器,包括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的外壁设有缓冲装置,所述液压装置的顶端内部设有空气室,所述液压装置的顶端内部安装有调节装置,所述液压装置的顶端固接有连接装置。该多级可调节减震器,通过缸筒、第一活塞、压力阀、竖杆、橡胶垫、油封和第一圆环的配合,达到了在车辆在行驶到颠簸道路上起到了减震的作用,通过环板、弹簧和压环的配合,达到了可以辅助缓冲减震的作用,通过轴承、螺栓、螺纹管、挡板和支杆的配合,达到了可以调节减震缓冲的力度变硬,同时可以使减震缓冲的力度变软,达到了可快速调节减震的软硬程度,可以在不同路面上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级可调节减震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级可调节减震器。
背景技术
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震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震器,为衰减震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震器多是液力减震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震动而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在油液通道截面和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并与油液粘度有关,现有的减震器,无法在行驶到不同路面上进行对减震器的软硬程度进行快速调节,无法根据驾驶者需要的程度进行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级可调节减震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减震器,无法在行驶到不同路面上进行对减震器的软硬程度进行快速调节,无法根据驾驶者需要的程度进行调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级可调节减震器,包括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的外壁设有缓冲装置,所述液压装置的顶端内部设有空气室,所述液压装置的顶端内部安装有调节装置,所述液压装置的顶端固接有连接装置,所述液压装置的底端外侧设有防尘帽。
优选的,所述液压装置包括缸筒、第一活塞、压力阀、竖杆、橡胶垫、油封和第一圆环,所述缸筒的内部间隙配合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左右两侧内部均固接有压力阀,所述第一活塞的内部插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外壁底端与缸筒间隙配合,所述缸筒的内部底端固接有橡胶垫,所述缸筒的底端固接有油封,所述竖杆与橡胶垫过盈配合,所述竖杆与油封间隙配合,所述竖杆的底端固接有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圆环与防尘帽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环板、弹簧和压环,所述环板的顶端固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固接有压环,所述压环与缸筒的顶端外壁固定相连,所述环板与防尘帽的外壁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空气室包括空腔、第二活塞和橡胶圈,所述空腔的内部底端过盈配合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的外壁套接有橡胶圈,所述第二活塞与缸筒的内壁过盈配合。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轴承、螺栓、螺纹管、挡板和支杆,所述轴承的内圈固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外壁顶端贴合有挡板,所述螺纹管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固接有支杆,所述支杆与挡板间隙配合,所述挡板与缸筒的内壁顶端固定相连,所述轴承的外圈与缸筒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支架和第二圆环,所述支架的顶端固接有第二圆环,所述支架与缸筒的顶端固定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多级可调节减震器,通过缸筒、第一活塞、压力阀、竖杆、橡胶垫、油封和第一圆环的配合,达到了在车辆在行驶到颠簸道路上起到了减震的作用,通过环板、弹簧和压环的配合,达到了可以辅助缓冲减震的作用,通过轴承、螺栓、螺纹管、挡板和支杆的配合,达到了可以调节减震缓冲的力度变硬,同时可以使减震缓冲的力度变软,达到了可快速调节减震的软硬程度,可以在不同路面上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淅川减振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淅川减振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578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