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在线自动更换滤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45757.7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47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詹夏宇;唐琦;陈黎;宋仔峰;易涛;肖云青;刘中杰;陈家斌;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21B1/11 | 分类号: | G21B1/11;G21B1/17 |
代理公司: | 50216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玉杰 |
地址: | 6219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盘 活动盘 滤片 本实用新型 驱动机构 自动更换 安装孔 驱动 圆心 技术缺陷 技术优势 连接结构 滤片装置 室内真空 圆周阵列 针孔相机 转动安装 转动中心 组装方便 连接管 靶室 同轴 正对 转动 费力 狭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在线自动更换滤片装置,包括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上转动安装有活动盘,以及驱动活动盘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活动盘上以其转动中心为圆心,圆周阵列分布有用于安装滤片的安装孔,所述固定盘上设有光线过孔,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每一个所述安装孔均能与该光线过孔同轴正对;所述固定盘上设有连接结构,用于安装针孔相机的连接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实现在线自动更换滤片,克服了人工更换滤片需要破坏靶室内真空环境,以及在狭窄的靶室空间内操作不便,费时费力的技术缺陷,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技术优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激光聚变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线自动更换滤片装置。
背景技术
在惯性约束聚变(ICF)研究中,X射线针孔相机是测量激光焦斑及确定打靶精度的主要诊断设备,它能提供激光辐照靶而产生的X光图像。随着我国惯性约束聚变(ICF)研究向精密物理化方向发展,成像系统的记录元件由传统的胶片改为现目前的CCD相机作为记录元件,大大缩减了采集、分析图象的时间。
在进行惯性约束聚变实验中,针对不同的激光能量、靶材料等,需要在实验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滤片,以更好的获得激光在腔靶内的注入位置、以及直接驱动球靶的对称性和其他靶材料的有关物理信息,为物理实验数据提供可靠的图像数据。现目前滤片的更换方式为人工进入靶室内更换,这样会破坏靶室内的真空环境,工作人员在狭窄的靶室空间内操作不便,费时费力,并且还存在一定的作业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线自动更换滤片装置,以解决人工更换滤片的不足,能够实现在线自动更换滤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在线自动更换滤片装置,其关键在于:包括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上转动安装有活动盘,并配置有驱动活动盘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活动盘上以其转动中心为圆心圆周阵列分布有安装孔,用于安装滤片,所述固定盘上设有光线过孔,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每一个所述安装孔均能够随活动盘转动至与该光线过孔同轴正对的位置。
采用上述结构,将固定盘安装在针孔相机的连接管上,在实验时,X光经连接管、光线过孔以及安装孔内的滤片射出。对于不同激光能量或靶材料的实验场景,在线自动更换滤片装置的驱动机构驱动活动盘转动,使活动盘上的另一个滤片与光线过孔正对,即可完成滤片的自动更换。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盘、活动盘均为圆形盘。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盘的圆心位置转动安装有转轴,转轴的两端均超出固定盘两侧端面。采用上述结构,便于装配活动盘,以及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活动盘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盘设置在固定盘的一侧,并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固定盘远离活动盘的一侧,该驱动电机通过减速机构与所述转轴动力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盘上设有向远离活动盘方向延伸的凸出部,凸出部上设有插接孔,该插接孔与所述光线过孔同轴并连通。采用上述结构,在装配时,将针孔相机的连接管插接在上述插接孔内即可完成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凸出部的上设有方形孔,该方形孔贯穿于固定盘。采用上述结构,以便于产品装配时安装相应的电子元件。
作为优选:所述光线过孔至转轴的距离,与安装孔至转轴的距离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盘的中心位置设有沉头孔,转轴的一端安装在该沉头孔内,且转轴的端部设有螺钉孔,并通过螺钉与活动盘固定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可实现活动盘与转轴的紧固连接,且易于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盘在靠近活动盘的一侧扣装有罩盖,罩盖上设有与所述光线过孔同轴的圆孔。采用上述结构,可对活动盘上的滤片起到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457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存芯片超频测试模块
- 下一篇: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废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