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冲击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的电热联合老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540374.0 | 申请日: | 2019-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92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晨萌;李正晖;蓝天;文习山;蓝磊;曹树屏;谢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K7/02 |
| 代理公司: | 42222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胡琦旖 |
| 地址: | 610072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套管 不锈钢罐体 高压油 聚丙烯薄膜 电容器 本实用新型 冲击电容器 导热油 电热带 绝缘油 电热 不锈钢盖 高压导线 老化特性 老化装置 内部设置 实验技术 实验要求 浸没 高电压 地线 加热 联合 应用 研究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电压实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冲击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的电热联合老化装置,包括:不锈钢盖、不锈钢罐体、第一高压套管、第二高压套管、电热带;电热带用于对不锈钢罐体进行加热,第一高压套管、第二高压套管分别用于接入高压导线、地线,不锈钢罐体的内部设置有高压油杯,高压油杯的内部注有电容器绝缘油,冲击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浸没在电容器绝缘油中,不锈钢罐体的内部注有导热油,高压油杯浸于导热油中,高压油杯的两侧分别通过导线引出至第一高压套管、第二高压套管。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应用于研究聚丙烯薄膜电热联合老化特性的装置不能满足实验要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电压实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冲击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的电热联合老化装置。
背景技术
中性母线冲击电容器在交直流系统运行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的快速发展,由冲击电容器故障引发的换流站事故时有发生。故障通常是由于冲击电容器同时承受交直流电压和运行高温的作用,使绝缘性能严重下降。当遭受操作冲击电压后内部发生大量局部放电甚至是不可恢复的击穿,同时也积累大量的热量使冲击电容器壳体鼓胀破裂,喷溅绝缘油污染附近其他电力设备,对站内工作人员安全有较大的威胁。而冲击电容器的绝缘结构一般为油浸渍聚丙烯薄膜。因此,研究油浸渍聚丙烯薄膜的电热联合老化特性是确保交直流输电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目前应用于研究聚丙烯薄膜电热联合老化特性的实验装置,有的是采用大尺寸的金属膜贴合在大尺寸的薄膜试样两侧,再用聚酯纤维板进行固定,在氮气环境下进行老化试验。虽然扩充了了样本的数量,但并未模拟冲击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的实际油浸渍运行环境。有的是采用尺寸较小的不锈钢或有机玻璃罐体,两端分别安装有材质为铁或是铜的电极,内部注满绝缘油,放置在高温烘箱中进行加热,但单个罐体通常仅供单个试样进行老化实验。受限于高温烘箱内部的容积,必须采用多个烘箱同时进行老化试验。有的是采用尺寸较大的有机玻璃罐体,两侧成圆环布置数个电极,形成数对高压电极。这种布置方式更适用于试验中途不开启罐体的情况,为使老化过程中聚丙烯薄膜不击穿,电极所加电压较小,相应的加热温度也不高。而对冲击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的交直流电热联合老化试验,需要在较高交直流电压和温度下进行,因此上述实验装置的设计不能满足实验的具体需求。此外,目前的试验装置一般采用电容器绝缘油直接注入罐体进行加热的方式,并未考虑冲击电容器绝缘油(即电容器浸渍油,例如苄基甲苯)试验过程中受热后散发的气味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适用于冲击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的电热联合老化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应用于研究聚丙烯薄膜电热联合老化特性的装置不能满足实验要求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冲击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的电热联合老化装置,包括:不锈钢盖、不锈钢罐体、第一高压套管、第二高压套管、电热带;
所述不锈钢罐体与所述不锈钢盖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所述电热带安装于所述不锈钢罐体的外部罐壁上,所述电热带用于对所述不锈钢罐体进行加热;
所述第一高压套管、所述第二高压套管分别位于所述不锈钢盖的两侧,所述第一高压套管用于接入高压导线,所述第二高压套管用于接入地线;
所述不锈钢罐体的内部设置有高压油杯,所述高压油杯的内部注有电容器绝缘油,冲击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浸没在所述电容器绝缘油中;所述不锈钢罐体的内部注有导热油,所述高压油杯浸于所述导热油中,所述导热油的深度小于所述高压油杯的杯身高度;所述高压油杯的两侧分别通过导线引出至所述第一高压套管、所述第二高压套管。
优选的,所述适用于冲击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的电热联合老化装置还包括:热电偶、连接孔;所述热电偶用于监测所述导热油的温度;所述连接孔用于供所述热电偶与外部温控器进行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未经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403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