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机自动换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38995.5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15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朱光耀;马苒尊;秦永刚;丁瑞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科快换(常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7 | 分类号: | B29C45/17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白凯园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自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换模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机自动换模系统,包括安装在注塑机上的机内模块、换模台车和预热模块和电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模台车包括小车框架、台车驱动系统、滚轴传输装置、锁止挡销和轨道,所述换模台车设有台车工位A和台车工位B,所述滚轴传输装置设置有减速检测开关、停止检测开关,所述减速检测开关、停止检测开关与电气系统连接,所述机内模块包括液压机械夹紧器、对中装置、滚轮组件、过渡滚轴段、模具限位块、停止限位块、第一减速检测开关、第一停止检测开关和防撞检测开关,所述预热模块包括框架、自动连接装置和滚轴传输装置,所述预热模块设有预热工位A和预热工位B。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换模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机自动换模系统。
背景技术
注塑机,又称注射成型机,20世纪50年代随着第一台螺杆式塑料注射成型机问世,注塑机在塑料机械中开始迅速发展。现代生产中大量塑料制品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日用品、工业材料等领域,注塑机的应用变得不可或缺。
近年来,随着工业4.0的推进,注塑行业也开始一步步向无人少人化生产、自动化生产、柔性化生产方向发展。注塑自动化生产包括:自动上料,模具自动交换,自动下料。目前自动上料可通过自动上料机实现,自动下料通过机械手实现,只有模具交换大部分还需要通过人工参与、行车辅助来完成。
针对注塑机,当前主要应用方式为单机运行,上下料也是针对单机来实现,因此技术难度较低。而对于模具,很多工厂是一模多机使用,从而实现自动化换模的难度较高,成本也看似较高。但通过合理的系统化设计和布局,并从一个企业长期发展来看,换模时间的减少,人工成本减少,柔性生产实现库存减少,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综合上述信息,总结目前阻碍自动换模实现的主要相关技术问题如下:
注塑机规格,注塑机按常规注塑能力分从60吨到6600吨,有20多个规格型号,跨度大,并且每个注塑机生产厂家的规格尺寸都有所差异。
注塑机布局,设备布局没有整体规划,自动换模场地受限。
模具规格,也是最为关键一个因素。通常模具要比注塑机多上几倍,甚至几十倍。并且随着新产品需求,模具还会不断增加。由于缺少长期规划,模具的规格各式各样,尺寸不统一,无标准化,为自动换模系统的设计规划带来很大的障碍。
基于以上几个问题,注塑机换模模式当前主要是辅助交换为主,自动交换还未有成熟应用,但由于目前产业升级的需求、以及人工费用持续上升和人力资源的趋紧,很多企业开始寻求自动交换的模式或方法,同时引入机器人或机械手装置,构成柔性自动生产系统,以达到降低劳动强度,提升交换和生产效率,减少作业人员,以适应当前的环境变化。
因此,为配合注塑自动化生产,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一种模块化,可依据差别化的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搭配的注塑机自动换模系统,通过合理的设备分组和布局,模具标准化,相应模块的选择和搭建,既可实现一台或多台设备的模具自动交换,同时通过增加模具加热模块来实现模具预热,达到提升模具交换效率,并减少人员操作带来的危险性,甚至更进一步满足自动化柔性生产的最终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注塑机自动换模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科快换(常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松科快换(常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389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体清理打捞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家具加工用打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