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37163.1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68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肖世国;齐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7/04 | 分类号: | E02B7/04;E02B7/08;E01F7/04;E02D27/14;E02D27/40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李顺德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泥石流 多级 耗散 拦挡 结构 | ||
1.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自泥石流流通区至堆积区,由上游向下游沿泥石流沟道(1)逐级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至少包括柔性拦挡网(2)、桩承式格栅墙(3)、透水扶壁式重力坝(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拦挡网(2)、桩承式格栅墙(3)、透水扶壁式重力坝(4)之间间距为80~200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拦挡网(2)和/或桩承式格栅墙(3)和/或透水扶壁式重力坝(4)为两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两道之间间距为20~50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拦挡网(2)包括两根端部支撑柱(6)、位于两根端部支撑柱(6)之间的中部支撑柱(7)以及横向展开布置于两根端部支撑柱(6)之间的顶部支撑绳(5)和金属柔性网(8),顶部支撑绳(5)通过端部支撑柱(6)和中部支撑柱(7)张紧,金属柔性网(8)与顶部支撑绳(5)连接;端部支撑柱(6)与端部支撑绳(9)相连接,端部支撑绳(9)末端连接锚块(10),锚块(10)固定于地层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绳(5)为不锈钢丝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柔性网(8)为不锈钢丝编织网。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承式格栅墙(3),包括格栅式结构(16)、混凝土板墙(14),所述格栅式结构(16)均匀分布在混凝土板墙(14)之间;
所述格栅式结构(16)横向采用防锈的扁钢、竖向采用防锈的钢筋焊接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板墙(14)底部设置有水平承台(13),水平承台(13)下游底部设置有防滑齿槛(12);水平承台(13)上游底部设置有至少3根钢管桩(11);混凝土板墙(14)内均设置有从底部贯通到顶部的钢筋;
所述防滑齿槛(12)均设置成梯形,混凝土板墙(14)也设置成梯形;钢管桩(11)呈梅花形布设,每根钢管桩(11)内均填充有水泥浆;混凝土板墙(14)在下游一侧采用钢条框架(15)支撑,钢条框架(15)内部及其与混凝土板墙(14)和水平承台(13)的连接采用螺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泥石流多级耗散拦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扶壁式重力坝(4),包括嵌入泥石流沟道(1)地层的坝底混凝土垫层(17),所述混凝土垫层(17)上设置坝体(19);
所述坝体(19)上设置排水口(18),排水口(18)中插入PVC管;
所述坝体(19)下游直立面一侧沿坝体纵轴线方向设置扶壁结构(20);
所述扶壁结构(20)为上小下大的变截面结构;
所述在坝体(19)的顶部沿泥石流流动方向开设溢流槽(21),溢流槽(21)沿坝体纵轴线方向可布设多个,溢流槽(21)断面形状为矩形或倒梯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3716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控下料高度的钢结构平台
- 下一篇:一种多用途锅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