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穿戴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36806.0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28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杨荣广;赵梦龙;李杰;刘兵;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4G17/04 | 分类号: | G04G17/04;G04G17/08;G04G17/06;G04G2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模组 金属框 后壳 容纳腔 塑胶框 导通组件 电连接 穿戴 嵌套 中空框架结构 金属一体化 印刷电路板 密封连接 移动终端 穿过 封闭 申请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产品,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移动终端的外壳无法实现金属一体化的问题。该穿戴产品包括显示模组、后壳、中框以及印刷电路板以及导通组件。其中,后壳位于显示模组的非出光侧。中框位于显示模组和后壳之间、且为中空框架结构。中框包括金属框以及嵌套于金属框内、且与金属框相连接的塑胶框。塑胶框与显示模组和后壳密封连接,形成封闭的容纳腔。PCB位于容纳腔内。导通组件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内、且与PCB电连接,另一部分穿过塑胶框与金属框电连接。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戴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穿戴产品的外观以及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穿戴产品的外壳通常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以使得穿戴产品具有较佳的金属质感。然而为了改善该穿戴产品中天线的信号质量,其外壳中的金属部分需要分段,并通过绝缘的材料将各段金属部分相连接。这样一来,很难实现产品外观上的金属一体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产品,用于解决移动终端的外壳无法实现金属一体化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穿戴产品。该穿戴产品包括显示模组、后壳、中框以及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以及导通组件。其中,后壳位于显示模组的非出光侧。中框位于显示模组和后壳之间。中框包括金属框以及嵌套于金属框内、且与金属框相连接的塑胶框。金属框和塑胶框均为中空框架结构。塑胶框与显示模组和后壳密封连接,形成封闭的容纳腔。PCB位于容纳腔内。导通组件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内、且与PCB电连接,另一部分穿过塑胶框与金属框电连接。由上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产品中,中框中位于内侧的塑胶框朝向显示模组的部分与显示模组密封连接。此外,该塑胶框朝向后壳的部分还与后壳密封连接。这样一来,塑胶框、显示模组以及后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水结构。防水结构内是用于放置上述PCB的容纳腔。该防水结构外是与塑胶框相连接的金属框。这样一来,即使中框中,外侧的金属框与内侧的塑胶框之间的结合力较小,存在漏水风险。在位于金属框内侧的防水结构的防水作用下,可以有效减小外界水汽进入至该防水结构内部的几率,从而减小对容纳腔内的穿戴产品的其他部件造成影响的几率。达到提高穿戴产品的防水性能的目的。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产品的中框中位于外侧的金属框作为天线辐射体。该金属框与穿戴产品内部具有金属件的部件通过塑胶框间隔开。这样一来,可以通过调节塑胶框的壁厚,有效增加内部金属部件,例如上述PCB与金属框之间的距离,即天线净空。天线净空越大,金属框的天线性能越好,天线信号的传输效果越好。此外,中框中位于外侧的金属框可以为首尾相连的中空框架结构,因此,金属框可以在满足天线信号有效传输的情况下,还可以使得产品外观可能够满足金属一体化的要求。并且,中框的一部分为金属框,另一部分为塑胶框,因此相对于全部采用金属制备的中框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框重量更轻,有利于减轻穿戴产品的整机重量,实现整机轻量化设计。
可选的,塑胶框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导通组件包括金属弹片、金属连接件以及第一密封件。其中,金属弹片与PCB相接触。金属连接件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与金属框相接触,另一端与金属弹片相接触。金属连接件穿过第一通孔的部分与第一通孔相配合的表面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安装槽、第一密封件位于第一安装槽内、且与第一安装槽的底面和第一通孔的孔壁相接触。该导通组件中,金属连接件的一端与金属框电连接,另一端与金属弹片电连接。该金属弹片与PCB电连接。这样一来,可以使得金属框与PCB通过上述导通组件电连接。从而使得金属框可以作为天线传输信号。此外,第一密封件用于将金属连接件与第一通孔密封。从而可以降低穿过塑胶框的金属连接件,对由塑胶框以及与塑胶框相连接的显示模组和后壳构成的防水结构的防水性能造成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368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手表伸出式振动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WiFi智能校时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