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能力的车站配线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26285.0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95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顾海艇;王文波;袁博晖;黄海;李际胜;牛凤鸣;张旭;赵婧;刘洋;王慧勇;霍颍;孙二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1/00 | 分类号: | B61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单开道岔 轨道交通 互联互通 交叉渡线 渡线 配线 正线 站台 列车 车站 互相平行 运输能力 运行能力 换乘站 有效地 跨线 中段 连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提高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能力的车站配线,包括两条A线、两条B线、C站、单开道岔、交叉渡线、单渡线、到发线、正线、多个站台;所述A线、B线的中段为正线且互相平行,设置换乘站C站;所述到发线设于相同方向的两个站台之间,并通过单开道岔、交叉渡线、单渡线接入处于相同走向的A线、B线;A线或B线运行的列车可通过到发线实现A‑B或B‑A列车的过轨运行。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车站配线形式,将两条线路相互连通,并能有效地提高列车跨线运行能力,实现互联互通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公共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能力的车站配线。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速,截止2017年末,34个城市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共计165条线路,运营线路总长度达5033km;在建线路总长达6246km,规划线路总长达7321km,在建、规划线路规模进一步扩大。
国内很多城市的列车运营组织大多为单线独立运行,线路之间不能互通,从而使换乘站的换乘客流较为集中,而且多次换乘不仅降低出行的舒适性,也明显增加了出行时间,因此线路规模化、网络化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是指整个线路网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个整体,列车可实现不同线路之间的共线、跨线运行。互联互通车站是不同线路实现互联互通的节点,其配线设计主要是处理好线路通过能力和工程规模的协调关系。互联互通车站需完成运营列车的跨线运行作业,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不同线路之间的相互干扰,通过能力有所降低;通过安排平行进路可以有效地减少不同线路之间的干扰,但是车站规模较大,在城市建成区内的可实施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提高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能力的车站配线,设计一种车站配线形式,将两条线路相互连通,并能有效地提高列车跨线运行能力,实现互联互通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能力的车站配线,包括两条A线(1)、两条B线(2)、C站(3)、单开道岔(4)、交叉渡线(5)、单渡线(6)、到发线(7)、正线(8)、多个站台(9);
所述A线(1)、B线(2)的中段为正线(8)且互相平行;
所述A线(1)、B线(2)的中段之间设有C站(3),所述C站(3)包括多个互相平行的站台(9);
所述到发线(7)设于相同方向的两个站台(9)之间,并通过单开道岔(4)、交叉渡线(5)、单渡线(6)接入处于相同走向的A线(1)、B线(2)。A线或B线运行的列车可通过到发线实现A-B或B-A列车的过轨运行。
作为优选,所述C站(3)包括四个互相平行的站台(9);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站台(9)为一组,组成两组,分别设于由相同走向的A线(1)、B线(2)分隔的范围内;同组的两个站台(9)之间设有两个到发线(7);每个所述到发线(7)的一端通过单渡线(6)接入相邻的A线(1)或B线(2),另一端接入交叉渡线(5);所述交叉渡线(5)通过单开道岔(4)分别接入相邻的A线(1)和B线(2)。
作为优选,所述C站(3)包括三个互相平行的站台(9),其中相邻的两个站台(9)处于相同走向的A线(1)、B线(2)分隔的范围内;两个站台(9)之间设有两个到发线(7);每个所述到发线(7)的一端通过单渡线(6)接入相邻的A线(1)或B线(2),另一端接入交叉渡线(5);所述交叉渡线(5)通过单开道岔(4)分别接入相邻的A线(1)和B线(2);
另一个站台(9)处于另一个相同走向的A线(1)、B线(2)分隔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262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和车辆
- 下一篇:空中客车的动力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