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式废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23623.5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67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马志军;谢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志军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C02F9/02 |
代理公司: | 41165 郑州博鳌纵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赵环 |
地址: | 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濮***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淀腔 过滤腔 贯通连接 生活废水 水管 沉淀 本实用新型 出水管 塔体 可拆卸过滤装置 废水处理技术 废水处理装置 固体颗粒杂质 固体杂质 活性炭层 导流板 过滤筒 进水管 矿石层 排污管 碎石层 底壁 底端 内腔 去除 水泵 过滤 污水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体式废水处理装置,特别是用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塔体,塔体的内腔设有过滤腔和沉淀腔,过滤腔通过水管贯通连接沉淀腔,水管上设有水泵,沉淀腔的底端贯通连接排污管,沉淀腔的一侧端贯通连接进水管,过滤腔内设有可拆卸过滤装置,过滤腔的一侧端贯通连接出水管,过滤腔的底壁设有与出水管相配合的导流板;本实用新型生活废水先通过沉淀腔进行沉淀,去除生活废水中的绝大部分固体颗粒杂质,沉淀后的污水在水管的作用下进入过滤筒内并利用矿石层、碎石层和活性炭层对沉淀后的生活废水进行层层过滤,使得生活废水的处理质量大幅提升,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便于后期固体杂质清理,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体式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废水主要是人类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厨房用水、洗涤用水和卫生间用水所产生的排放水,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目前市场上出现一些生活废水处理装置,对生活废水进行处理。
例如中国专利2017210343929(授权公告日:CN207210205U,授权公告号:2018.04.10)公开了一种生活废水处理装置。所述生活废水处理装置包括集水池、格栅渠、提升泵池、调节池、间歇式活性污泥池及污泥处理设备,所述集水池、格栅渠、所述提升泵池、所述调节池、所述间歇式活性污泥池及所述污泥处理设备依次连接。该装置提供的一种生活废水处理装置采用一体化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结构设计,对生活废水处理效率好,污水处理效果好。
但是,该处理装置过于复杂,而生活废水主要是含有一些固体杂质,简单过滤后就可以实现二次利用,过于复杂的处理方式,导致处理成本上升,难以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体式废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体式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塔体,塔体的内腔设有过滤腔和沉淀腔,过滤腔设在沉淀腔的上方,过滤腔通过水管贯通连接沉淀腔,水管上设有水泵。
沉淀腔的底端贯通连接排污管,沉淀腔的底壁设有与排污管相配合的导流斗,排污管的底端套设有密封盖,沉淀腔的一侧端贯通连接进水管,进水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过滤腔内设有可拆卸过滤装置,可拆卸过滤装置设在水管的出水端下方,过滤腔的一侧端贯通连接出水管,出水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过滤腔的底壁设有与出水管相配合的导流板,塔体的底端边缘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体式废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效果,可拆卸过滤装置包括支撑筒和过滤筒,支撑筒内套在过滤腔上,支撑筒内设有减重腔,减重腔是圆环结构,水泵安装在减重腔内,支撑筒的内腔底部内套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端安装有与支撑筒相配合的过滤筒,水管的出水端设在支撑筒的上方。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体式废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效果,支撑筒是圆环形结构。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体式废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效果,支撑板是圆环形结构。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体式废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效果,过滤筒是上下端均为敞口型的圆筒结构,过滤筒的外圆面上下端对称套设有与支撑筒相配合的卡板,卡板是圆环结构,卡板的外圆面套设有与支撑筒相配合的密封套,密封套是橡胶材质制作而成,过滤筒通过卡板配合密封套内套在支撑筒内。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体式废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效果,过滤筒的内腔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矿石层、碎石层和活性炭层。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体式废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效果,塔体的顶端贯通连接有与过滤筒相配合的人孔,人孔上设有预设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志军,未经马志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236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