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定沉积物甲烷产率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21768.1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21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胡芳方;雷丹;肖尚斌;汪志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42103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焦磊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袋 送气管 沉积物 本实用新型 甲烷产率 温室气体 出气管 分析仪 回气管 进气管 气泵 筒体 在线连续测定 甲烷 注口 释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测定沉积物甲烷产率的装置,包括第一气袋和第二气袋,所述第一气袋与第一筒体之间设有第一送气管和第一回气管,所述第二气袋与第二筒体之间设有第二送气管和第二回气管,所述第一送气管上设有第一气泵,所述第二送气管上设有第二气泵,所述第二送气管上开设有加注口,所述第一气袋与温室气体分析仪之间设有第一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二气袋与温室气体分析仪之间设有第二进气管和第二出气管;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线连续测定沉积物释放甲烷的浓度,计算出沉积物的甲烷产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积物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测定沉积物甲烷产率的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排放量显著增高,全球气温平均上升了0.85℃。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重要的温室气体,在百年尺度单分子甲烷的全球变暖效率(红外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8-34倍,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达30%左右,甲烷形成于厌氧环境,在水域生态系统多数情况下产生于厌氧的沉积物中。在向上传输过程中,经嗜甲烷菌的作用部分甲烷在含氧的表层沉积物或水柱中被矿化生为CO2,沉积物中CH4的产生和氧化影响水体CH4的循环和释放,是研究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沉积物中甲烷矿化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测定沉积物甲烷产率的装置,能够在线连续测定沉积物释放甲烷的浓度,计算出沉积物的甲烷产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测定沉积物甲烷产率的装置,包括第一气袋和第二气袋,所述第一气袋与第一筒体之间设有第一送气管和第一回气管,所述第二气袋与第二筒体之间设有第二送气管和第二回气管,所述第一送气管上设有第一气泵,所述第二送气管上设有第二气泵,所述第二送气管上开设有加注口,所述第一气袋与温室气体分析仪之间设有第一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二气袋与温室气体分析仪之间设有第二进气管和第二出气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筒体顶部设有第一硅胶塞,所述第一送气管和第一回气管均穿过第一硅胶塞;所述第二筒体顶部设有第二硅胶塞,所述第二送气管和第二回气管均穿过第二硅胶塞。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均与第一时间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上均设有第一电磁阀,两个第一电磁阀均与第二时间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和第二出气管上均设有第二电磁阀,两个第二电磁阀均与第三时间控制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汇合后与温室气体分析仪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汇合后与温室气体分析仪出气口连接。
优选地,与温室气体分析仪进气口和出气口连接的管路上还设有与空气连通的支管,所述支管上设有第三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与第四时间控制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加注口用于加注二氟甲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装置使用气袋与沉积物培养装置连接可减少因氧消耗而可能带来的对沉积物甲烷产生速率的影响;
2)本装置更能真实反映实际沉积物状况,现场采样带回,无需进行其他处理;
3)本装置还可以设置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各个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均安装有气路电磁阀,并将气路电磁阀连接时间控制器,时间控制器可以设定测定时长,气路电磁阀可以有效控制气路的开与闭,气路电磁阀与时间控制器联合可以自动控制各个气袋甲烷浓度的测定时间,通过上述设置,减少人为操作过程。
4)本装置设置了两套相同的测量系统进行同步监测对比,用相同的沉积物,一个向装置中加二氟甲烷,另一个未加,这样更能准确测定甲烷总产率及净产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217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