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止水止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20746.3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16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曾俊;陶鑫;姜祖明;余海波;谢炳坤;魏晓飞;韩进;尹鹏程;闫利刚;谢园艳;李子健;奚龙晶;陈凡;王军;黄金龙;田齐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6 | 分类号: | B09C1/06 |
代理公司: | 11004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周娓娓;晁璐松<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泥搅拌桩 单排 降水井 地下水 环向设置 热脱附 三轴 止水 本实用新型 污染地下水 二次污染 横向阻隔 止水帷幕 修复区 加热 两排 汽提 外排 咬合 蒸发 扩散 外部 联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止水止汽结构,包括环向设置在原位热脱附修复区外的第一单排水泥搅拌桩、环向设置在第一单排水泥搅拌桩外侧的第二单排水泥搅拌桩、第一汽提井和第一降水井、横向阻隔层,第一单排水泥搅拌桩与第二单排水泥搅拌桩均采用水泥搅拌桩,水泥搅拌桩之间咬合设置。止水止汽结构将降水井与止水帷幕联合起来,在两排三轴水泥搅拌桩之间设置降水井,降水井靠近外排三轴水泥搅拌桩,可有效阻止外部地下水进入加热范围,减少因蒸发地下水而损耗的能量;也可防止原位热脱附区域的污染地下水扩散,避免造成地下水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止水止汽结构。
背景技术
原位热脱附技术(ISTD)是有机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中一项重要手段,主要用于处理一些比较难开展异位环境修复的区域,例如,深层土壤以及建筑物下面的污染修复。原位热脱附技术是将污染土壤加热至目标污染物的沸点以上,通过控制系统温度和物料停留时间有选择地促使污染物气化挥发,使目标污染物与土壤颗粒分离、去除。热脱附过程可以使土壤中的有机化合物挥发和裂解等物理化学变化。当污染物转化为气态之后,其流动性将大大提高,挥发出来的气态产物通过收集和捕获后进行净化处理。
热传导加热技术(TCH)是利用热量在地下通过热辐射进行传导加热的方法,可将污染区域加热至几百摄氏度。该技术又被称之为原位热解析或者原位热脱附技术。它结合了加热和负压的方法,由垂直(或倾斜)阵列加热棒以热传导的方式伴随真空抽提,电加热原件可在高达600-800℃的条件下运行,热量通过土壤进行传导,当土壤被加热的时候,挥发性、半挥发性和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将会通过一系列的蒸发、蒸馏、沸腾、氧化和高温分解等原理挥发或被降解掉。被蒸发的水和污染物,甚至和一些挥发性的无机物都可以从“加热-抽提”井中被收集。
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存在的问题有:第一,一个是由于土壤中存在大量地下水,同时施工过程中会出现雨雪天气,而在加热过程中,需将水完全蒸干后,加热温度才能提升到100℃,这样会损耗大量热量;第二,一般在施工过程中,虽然在加热前会进行降水,同时也会设置止水帷幕,但根据多个实际施工的案例,依然会有地下水渗入原位热脱附修复区(5)域;第三,在加热去除有机污染物过程中,有机污染物汽化,可能会在水平方向向外逸散,导致污染物迁移,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止水止汽结构,要解决现阶段原位土壤修复时,热量消耗大、地下水降水施工不彻底、气体污染物二次污染严重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止水止汽结构,所述止水止汽结构包括环向设置在原位热脱附修复区5外的第一单排水泥搅拌桩1、环向设置在第一单排水泥搅拌桩1外侧的第二单排水泥搅拌桩2、第一汽提井4和第一降水井3、横向阻隔层,第一单排水泥搅拌桩1与第二单排水泥搅拌桩2均采用水泥搅拌桩,水泥搅拌桩之间咬合设置;
第一汽提井4环向间隔设置在第一单排水泥搅拌桩1与第二单排水泥搅拌桩2之间、靠近第一单排水泥搅拌桩1的一侧;
第一降水井3设置在第二单排水泥搅拌桩2与第一汽提井4之间、靠近第二单排水泥搅拌桩2的一侧;
横向阻隔层敷设在第一单排水泥搅拌桩1与第二单排水泥搅拌桩2之间的地面上。
进一步,第一单排水泥搅拌桩1与第二单排水泥搅拌桩2之间的距离至少为3m;第一单排水泥搅拌桩1与原位热脱附修复区5的距离至少为3m。
进一步,水泥搅拌桩为三轴水泥搅拌桩。
进一步,第一降水井3之间的距离为5-15m;第一降水井3的井径为500mm。
进一步,相邻第一汽提井4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通。
进一步,相邻第一汽提井4之间的距离为3m;第一汽提井4的井径为1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207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卤代烃污染土壤修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土壤环保治理混药喷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