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纺织布料的高效褪染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14938.3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98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明业印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3/20 | 分类号: | D06B3/20;D06B23/20 |
代理公司: | 11754 北京鱼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治丽 |
地址: | 312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动杆 支杆 面料 染液 主杆 染缸 充分接触 电机设备 上喷 孔洞 本实用新型 纺织布料 管状空腔 回流管道 面料处理 染液回流 一体连接 搅动 水压 转动 穿透 自动化 贯通 流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纺织布料的高效褪染设备,能够高效的对面料进行褪染处理,自动化程度高,包括褪染缸,搅动杆,电机设备,搅动杆由主杆与支杆一体连接而成,主杆与支杆内部存在贯通的管状空腔,支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多道孔洞,电机设备能够带动主杆转动,使支杆在褪染缸内搅动,还包括回流管道,促进褪染液流动,与面料充分接触,工作时通过褪染液回流从搅动杆上喷出可以使得面料与搅动杆接触的部位也与褪染液充分接触,并且搅动杆上喷出的褪染液具备一定水压可以穿透面料,扩大接触面,有效提高褪染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纺织布料的高效褪染设备。
背景技术
面料染色是面料生产过程中最后一道主要步序,由于染色的工艺复杂,且对颜色的应用,以及花纹图案等相当复杂,很容易出现错乱,色差,水渍等瑕疵,如果直接将瑕疵品丢弃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因为面料主体是完好的,依然可以回收利用,一般工厂会对染色瑕疵面料进行回收,统一进行褪染处理,可用于再次加工使用。
现有的褪染设备用的最多的是搅拌缸,将瑕疵面料置入并倒入褪染液进行搅拌,该处理方式虽然实现一定机械化,但是处理方式依然比较原始,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到褪染液与面料的充分接触,褪染液流动少,不能快速穿透面料,所以该处理方式效率低,处理效果不好,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纺织布料的高效褪染设备,能够高效的对面料进行褪染处理,自动化程度高,具体包括褪染缸,搅动杆,电机设备,固定外架,所述褪染缸为缸体结构,其内部存在空腔,其上端为敞开状,供需要褪色的布料丢入,所述搅动杆由主杆与支杆一体连接而成,所述支杆连接在主杆的相对下下端位置,并且主杆与支杆内部存在贯通的管状空腔,使得搅动杆内部可供液体流通,所述支杆处在褪染缸的内部空腔内,所述支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多道孔洞,孔洞与支杆内管状空腔连通,可供支杆内的液体喷出,所述主杆处在褪染缸的上方中部位置,从而主杆在转动时能够带动支杆在褪染缸内部空腔内转动,所述电机设备设置在主杆的一侧上方位置,电机设备下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与主杆相平行,所述转轴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左齿轮,左齿轮与转轴相垂直,与此对应的,所述主杆的顶端外侧固定设置有右齿轮,所述右齿轮与主杆相垂直,并且,所述左齿轮与右齿轮相互对应并接触,左齿轮转动能够带动右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主杆转动,达到支杆在褪染缸内搅动的目的。
另外还包括回流管道,所述回流管道连通褪染缸的底部与主杆的上方,即所述回流管道的下端连通在褪染缸的下端,回流管道的顶端设置有插入管,所述插入管插入在主杆内,从而使得回流管道的上端与主杆连通,并且所述插入管的外壁与主杆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轴圈,即作密封处理,所述主杆能够相对插入管转动,这样插入管位置不变的情况下,电机设备了带动主杆转动,即带动支杆在褪染缸内搅动,另外,所述回流管道的中部位置设置有抽水泵,抽水泵能够带动回流管道的水流循环,这样能够循环将褪染缸内的褪染液抽出回流到搅动杆内,再从搅动杆上支杆上的孔洞喷出,促进褪染液流动,与面料充分接触。
另外,所述固定外架一端固定设置在褪染缸的一侧得到支撑,其另一端经过弯折处理并靠近电机设备位置,固定外架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整个将电机设备,主杆,插入管,左齿轮,右齿轮以及相邻部件包裹固定,使得这些部件得到固定承载。
本实用新型的最显著的优势是可以使得褪染缸内的褪染液获得充分搅动,与面料充分接触,传统搅动装置在搅动面料时,面料只是发生相对转动,面料转动前推的一面会与褪染液充分接触,而相对的另一面则背对前推方向不能与褪染液获得充分接触,影响处理效率,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褪染液回流从搅动杆上喷出可以使得面料与搅动杆接触的部位也与褪染液充分接触,并且搅动杆上喷出的褪染液具备一定水压可以穿透面料,扩大接触面,有效提高褪染效率。
作为进一步明确,所述支杆的下低端位置采用密闭处理,即水流不能从其下低端处流出,即只能从孔洞处流出,这样提高孔洞处流出的水流涌量,因为搅动杆与面料的接触位置大部分在支杆的侧面,即孔洞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明业印染有限公司,未经绍兴明业印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149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