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档距中央防雷反冲引雷球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14301.4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58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巨丰;王嬿蕾;闫仁宝;黄萍;毕洁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巨丰 |
主分类号: | H01T1/02 | 分类号: | H01T1/02;H01T1/08;H01T19/00 |
代理公司: | 45123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徐国华<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体 避雷 反冲装置 输电线路 反冲 本实用新型 电气连接 镶嵌安装 大档距 档距 防雷 面形 喷口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档距中央防雷反冲引雷球,主要由安装在避雷线上的引雷球体(1)和若干个镶嵌安装在引雷球体内部的反冲装置(4)组成;所述的反冲装置(4)的朝向引雷球体内部的一端通过引线(5)与避雷线电气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引雷球体(1)的外表面形成反冲喷口(2)。该引雷球安装在避雷线上,适用于大档距输电线路的避雷线上,能够增加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避雷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档距中央防雷反冲引雷球。
背景技术
当前为了保护输电线路的导线少受雷击,普遍采用的是架设避雷线,我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第6.1.2条规定:110KV沿全县架设避雷线,在山区和雷电活动特殊强烈地区,宜沿全线架设避雷线。该避雷线的结构为在三相输电导线上方的左右输电杆塔和大地导通。但由于现有的避雷线的引雷能力不足,在输电线路采用各项常规防雷措施后,输电线路的雷害跳闸还是很多,国外和我国福建、广东、湖北、东北、华北等地输电线路跳闸次数统计结果,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跳闸次数中,雷害跳闸次数均占总跳闸次数统计结果,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跳闸次数中,雷害跳闸次数均占中跳闸次数之首位。例如:《高电压技术》2008年第一期,易辉‘我国输电线路运行现状及防雷保护’一文给出的2002-2004年全国电网故障统计表,在9中原因造成的线路跳闸总次数231次中,雷害跳闸129次,占总次数的55.8%,居首位;又如2005-2007年北京电力公司35KV以上架空输电线路共发生跳闸442次,其中雷击跳闸198次,占总次数的44.8%,也居首位。输电线路运行统计结果表明:在平原地区的线路雷电绕击造成的跳闸率与反击造成的跳闸率基本相当;而在山区线路因地形复杂、坡度角的影响、挡距跨度大、风吹使避雷线和导线的摆渡加大,甚至导线和避雷线出现方向相反的摆动,使避雷线与导线水平距离加大,即避雷线对导线的保护角变大,导致绕击率比反击率要大得多。上述发生雷击跳闸事故的线路均已架设了避雷线和采用常规的各种防雷技术措施,可见已有的各种防雷技术措施不能够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避雷效果更好、安装在避雷线上的档距中央防雷反冲引雷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档距中央防雷反冲引雷球,主要由引雷球体和若干个镶嵌安装在引雷球体内部的反冲装置组成;所述的反冲装置的朝向引雷球体内部的一端设有引线,另一端延伸至引雷球体的外表面形成反冲喷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反冲装置主要由反冲管和接闪器组成;所述的反冲管一端固定安装接闪器、另一端开口,使反冲装置成为内部中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半封闭管件;所述的接闪器安装在朝向引雷球体内部的反冲管一端,并且接闪器与引线电气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反冲管的开口端延伸至引雷球体的外表面,并且在开口处有导弧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在反冲喷口处设有引弧电极。加引弧电极目的是为确保电弧更容易进入反冲管,从而更好地进行灭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反冲装置沿引雷球体的球面均匀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档距中央防雷反冲引雷球可以安装在避雷线上,在安装使用时,引雷球体内部的引线与避雷线相连接,或者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
在引雷球表面布置有一定数量的反冲管。电弧是具有弹性形变的等离子体,当其进入反冲管后,由于反冲管狭管灌注作用,电弧进入反冲管始端时密度、速度、温度增加,导致管内压力的增加,最终产生压爆效应,电弧冲击反冲管内部的接闪器,使电弧在堵塞的反冲管底部受到反向弹力,大部分电弧的前进方向发生180°的改变,少部分电弧由于底部材料导电而穿过反冲管底部。反弹回的电弧由于速度、密度、压力更大,形成空腔效应在入口处作用于外电弧,导致端口处的电弧产生截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巨丰,未经王巨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143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