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肺漏气患者的胸腔闭式引流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12025.8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27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霄云;贾利民;吴春雷;陈彩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33304 杭州永航联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江程鹏 |
地址: | 317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集瓶 瓶盖 收集腔 连接口 水封瓶 导管 胸腔闭式引流瓶 医疗技术领域 整体设备结构 本实用新型 瓶本体 引流瓶 中间处 漏气 外壁 背面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肺漏气患者的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引流瓶本体,所述流瓶本体的左侧设置有收集瓶,所述收集瓶内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收集腔,所述第一收集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收集腔,所述第二收集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收集腔,所述收集瓶上侧的中间处设置有收集瓶瓶盖,所述收集瓶瓶盖的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的背面且与收集瓶瓶盖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所述收集瓶的右侧设置有水封瓶,所述水封瓶的上侧设置有水封瓶瓶盖,所述水封瓶瓶盖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整体设备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稳定性和实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肺漏气患者的胸腔闭式引流瓶。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肺漏气患者胸腔内压剧增,经常会遇到胸腔闭式引流瓶中负压吸引瓶内的水通过压力调节管进气口外溢,导致负压吸引瓶内水位下降,胸腔低负压吸引力减小,影响胸腔内气体排出;另外,溢出的水导致地面湿滑,增加跌倒风险。现有的应对方法包括及时加水和及时擦干地面,把胸腔闭式引流瓶放在脸盆里减少水外溢导致的地面湿滑,不但耗费大量人力,而且效果差,因此需要一种肺漏气患者的胸腔闭式引流瓶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肺漏气患者的胸腔闭式引流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肺漏气患者的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引流瓶本体,所述流瓶本体的左侧设置有收集瓶,所述收集瓶内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收集腔,所述第一收集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收集腔,所述第二收集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收集腔,所述收集瓶上侧的中间处设置有收集瓶瓶盖,所述收集瓶瓶盖的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的背面且与收集瓶瓶盖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所述收集瓶的右侧设置有水封瓶,所述水封瓶的上侧设置有水封瓶瓶盖,所述水封瓶瓶盖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所述水封瓶瓶盖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管,所述第三导管远离第一连接口的一端与第三连接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口的背面且与水封瓶瓶盖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口,所述水封瓶的右侧设置有限压瓶,所述限压瓶的上侧设置有限压瓶瓶盖,所述限压瓶瓶盖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四导管,所述限压瓶瓶盖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五连接口,所述第五连接口的背面且与限压瓶瓶盖固定连接有第六连接口,所述第五连接口的外壁设置有第五导管,所述第五导管的上侧设置有漏斗,所述引流瓶本体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左下侧设置有支撑脚,所述引流瓶本体的右下侧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引流瓶本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上固定圈,所述上固定圈的两侧设置有挂钩。
优选的,所述收集瓶与收集瓶瓶盖、水封瓶与水封瓶瓶盖、限压瓶与限压瓶瓶盖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收集腔、第二收集腔、第三收集腔、水封瓶、限压瓶的外壁均设置有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支撑脚与固定底座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引流瓶本体的材质为医用透明塑料。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管贯穿于收集瓶瓶盖内,所述第二导管贯穿于水封瓶瓶盖内,所述第四导管贯穿于限压瓶瓶盖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未经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120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