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横向管棚支护下双侧壁导洞式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11105.1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04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夏瑞萌;曾德光;郑杰;周书明;郭婷;姜传治;苏立勇;路清泉;冯欣;初士立;陈文;盛杰;韩亚飞;营升;李欣;张林伟;刘伟;黄赫;范涛;范齐军;李明;路威;潘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9/14;E21D11/14;E21D11/10 |
代理公司: | 11340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泽云<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洞 开挖 横向管 浅埋暗挖 棚结构 封底 根管 可用 钢管 横向间隔设置 底板 本实用新型 支护结构 综合造价 双侧壁 支护 单层 施工 转换 贯穿 | ||
一种横向管棚支护下双侧壁导洞式支护结构,包含第一导洞、横向棚护结构、第二导洞、第三导洞和封底型钢,所述横向管棚结构包含多根管棚钢管,所述多根管棚钢管贯穿第一导洞且相对第一导洞横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洞位于横向管棚结构下方和第一导洞的两侧,所述第三导洞位于第二导洞的下侧,在两侧第三导洞底板之间设有封底型钢;由此,本实用新型能用于开挖宽度11~13米,高度在7~8米以上的单层单跨断面的开挖,其除可用于浅埋暗挖,还可用于超浅埋暗挖,其开挖体量小,开挖步序少、施工转换少、施工风险小、综合造价低,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地下空间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横向管棚支护下双侧壁导洞式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率及开发规模日渐增高,轨道交通、综合管廊、地下车库及各种一体化设施等正在我国地下空间大规模建设。我国地下工程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其建设规模及建设速度在世界地下工程建设史上也是少有的。通常建设地下工程的建设方法有明挖法、盖挖法及暗挖法。
明挖法及盖挖法均以自然地面开挖为前提。明挖法在城市环境的应用过程中,通常牵扯大量的交通导改及管线改移,其实施顺序通常为进行交通导改、进行管线改移、施作桩(或墙)式竖向挡土支护结构、在竖向支护结构保护下分层开挖土层且随挖随施作水平向支撑、待基坑结构到底后顺做二衬结构直至结构完成。盖挖法分盖挖顺作和盖挖逆作。
盖挖顺做实施顺序通常为进行交通导改、进行管线改移、施作桩(或墙)式竖向挡土支护结构、施作临时路面体系、在竖向支护结构保护下分层开挖土层且随挖随施作水平向支撑、待基坑结构到底后顺做二衬结构直至结构完成。盖挖逆作在支护结构形成的步序上与盖挖顺做相同,其区别在于利用二衬的顶板结构作为路面体系,同时二衬结构先形成顶板后形成底板。盖挖相比与明挖对路面交通的影响相对较少,但改移的管线数量基本没有变化。
暗挖在城市环境的应用过程中,不对路面交通及管线造成影响,其实施顺序为,在路边施作施工竖井、在竖井内施工暗挖横通道、利用横通道施作地下结构开挖所需的支护结构、在支护结构的保护下形成二衬结构。
以上施工方法在我国应用多年,在早期的工程建设中因交通导改及管线改移的成本相对较低,明挖法因其土建施工成本较为经济、作业环境优良、技术安全可靠、施工速度快而相对广泛采用。暗挖法因其土建施工成本较高、施工风险大、作业环境差、施工速度慢而相对较少采用。然而,近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们对于地下工程的建设及服务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地下工程建设带来的占用道路施工甚至断路施工,管线迁改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等问题被新的建设环境所不能“容忍”。因此明挖法的适用性日趋降低,暗挖法因其不需交通及管线导改、综合建造成本低、综合建造工期短等优势而日趋被广泛采用。在北京等大型城市,地下工程的建设思路已由“能明则明”逐渐转变为“能暗则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111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