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陶瓷管材耐高压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10575.6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20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闫永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三责精密陶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 |
代理公司: | 11435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雨桐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气路管道 水路管道 陶瓷管材 调压器 高压气 驱液泵 入气口 注液泵 压力表 耐高压测试装置 水槽 管材装夹机构 测试 测试效率 压力测试 管材 高压水 耐压性 左端 穿过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陶瓷管材耐高压测试装置,包括气路管道、水路管道、压力表;气路管道向右发出两条分支,一条通过一号调压器连接至高压气驱液泵的入气口上,另一条通过二号调压器连接至注液泵的入气口上;水路管道从水槽左端发出后依次穿过注液泵、高压气驱液泵并与管材装夹机构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高压水对陶瓷管材进行压力测试,具有耐压性测试范围广,最高可达50MPa的优点;此外,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多根管材同时测试,具有测试效率高、节约时间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陶瓷管材耐高压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陶瓷管材,如氧化铝、氧化锆、碳化硅、氮化硅等高性能陶瓷管材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氧化铝陶瓷管材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照明灯管,氧化锆陶瓷管材可用于汽车氧传感器,碳化硅陶瓷管材常应用于化工及高温换热领域,氮化硅陶瓷管材常用于金属铝液的测温等,陶瓷管材独特的性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陶瓷管材特别是较细较长的管材大都通过挤出成型的工艺制造。在挤出成型工艺中,需要添加大量的粘结剂、润滑剂等,这些添加剂一旦在高温烧结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排除,就会在陶瓷管材内部产生缺陷。这种缺陷通常是微米级的,而且挤出过程中也容易产生较长的气孔,这会导致陶瓷管材在实际应用时耐压性不足。
陶瓷管材的耐压性测试通常采用工业CT、超声波等方式,但上述方式不仅操作成本很高,而且对于一些微观缺陷不能及时的判断出来,导致测试周期较长。目前,气压检验是测试陶瓷管材压力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但现有气压检测可测试的耐压范围并不高,通常在0.1MPa左右,无法实现需应用于耐高压环境下的管材测试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陶瓷管材耐高压测试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陶瓷管材耐高压测试装置,包括气路管道、水路管道、注液泵、高压气驱液泵、压力表;气路管道向右发出两条分支,一条通过一号调压器连接至高压气驱液泵的入气口上,另一条通过二号调压器连接至注液泵的入气口上;
水路管道从水槽左端发出后依次穿过注液泵、高压气驱液泵并与管材装夹机构相连接;管材装夹机构与高压气驱液泵之间的水路管道上设置有止回阀;
止回阀与管材装夹机构之间的水路管道向下发出一条分支,分支延伸至水槽内并与水槽左端发出的水路管道共同形成水道回路;管材装夹机构与水槽之间的分支管道上设置有泄压阀;压力表设置于水路管道与分支管道的交叉处。
进一步地,泄压阀、止回阀、高压气驱液泵、注液泵、一号调压器、二号调压器均通过导线与PC控制器相连接。
进一步地,高压气驱液泵左端的气路管道上设置有电动比例调节阀。
进一步地,电动比例调节阀左端的气路管道上设置有空气过滤器。
进一步地,电动比例调节阀、空气过滤器均通过导线与PC控制器相连接。
进一步地,管材装夹机构包括多个管材装夹单元,多个管材装夹单元分别与水路管道向右侧发出的多条分支相连通。
进一步地,管材装夹单元包括底座、左密封头、右密封头;底座的上端设置有滑轨;左密封头、右密封头的下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倒U型的左滑块、右滑块;左滑块、右滑块分别带动左密封头、右密封头沿滑轨左右滑动;左密封头、右密封头之间夹置有陶瓷管材;
左密封头、右密封头的内部中间均横向开设有通孔,左密封头通过通孔与水路管道右侧的分支相连通,右密封头通过通孔与排气管相连通,且排气管上设置有排气阀。
进一步地,右滑块上设置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贯穿右滑块前侧面后与滑轨紧固相接,从而将右密封头锁紧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三责精密陶瓷有限公司,未经南通三责精密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105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