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械管材热处理加工用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07875.9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20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鲍美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翔硕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8 | 分类号: | C21D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4 | 代理人: | 陈永虔 |
地址: | 3016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管材 热处理 工用 冷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管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机械管材热处理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长方形的网带输送机,所述网带输送机的网带下方的机架上焊接固定有纵截面为等腰梯形的废水收集槽,所述废水收集槽上焊接固定有纵截面为倒“匚”字形的冷却箱,所述冷却箱两侧靠近废水收集槽的两端上分别开设有长方形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本实用新型在网带输送机的作用下,让待冷却的机械管材穿过冷却箱,在强力吸风机的作用下,空气制冷机构中制得的冷空气通过排气端口吹向网带输送机上的机械管材,再加上增压水泵的作用,能够让冷水经过雾化喷头雾化,进而达到对网带输送机上的机械管材再次降温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管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管材热处理加工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管材为了消除成分偏析、消除应力、降低硬度和提高管材性能,会对机械管材进行热处理加工,即机械管材需要经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的处理,目前对机械管材的冷却处理方式,通常有自然冷却的方式或者是采用风机吹拂的方式,这两种方式对机械管材冷却散热的速率较慢,进而影响产品生产加工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机械管材热处理加工用冷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机械管材热处理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长方形的网带输送机,所述网带输送机的网带下方的机架上焊接固定有纵截面为等腰梯形的废水收集槽,所述废水收集槽上焊接固定有纵截面为倒“匚”字形的冷却箱,所述冷却箱两侧靠近废水收集槽的两端上分别开设有长方形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网带输送机的网带贯穿进料口和出料口设置,所述冷却箱内顶壁上等距且粘接有分气管,所述分气管远离冷却箱内顶壁的侧面上等距且连通设有排气端口,相邻两个所述分气管之前共同连通固定设有导气管,所述冷却箱外顶壁上固定设有强力吸风机,所述强力吸风机的出风管贯穿冷却箱顶壁并与其中一个分气管相连通,所述强力吸风机的进风管上连接有空气制冷机构,所述空气制冷机构固定在冷却箱外侧壁上,所述进料口上方的冷却箱内侧壁上水平粘接有第一分水管,所述第一分水管上连通固定设有冷水进水管,所述冷水进水管贯穿冷却箱顶壁并延伸至冷却箱外部连接有送水机构,所述送水机构固定在冷却箱外顶壁上,所述第一分水管两端上均连通固定设有第二分水管,两个所述第二分水管分别水平粘接在网带输送机网带两侧的冷却箱内侧壁上端上,所述第二分水管靠近废水收集槽的侧面上等距且垂直连通设有第三分水管,所述第三分水管远离冷却箱内侧壁的一侧上等距且连通开设有排水端口。
优选的,所述废水收集槽一侧底端上连通固定设有废水排放管,所述废水收集槽外部的废水排放管上固定安装有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空气制冷机构包括降温箱,所述降温箱固定在强力吸风机一侧的冷却箱外顶壁上,所述强力吸风机的进风管贯穿降温箱侧壁并延伸至降温箱内部,所述降温箱远离强力吸风机的侧壁上等距且贯穿开设有进风孔,所述降温箱顶壁上等距且贯穿镶嵌固定有半导体制冷片。
优选的,所述送水机构包括增压水泵,所述增压水泵固定在冷却箱外顶壁上,所述冷水进水管远离第一分水管的一端连接在增压水泵的排水口上,所述增压水泵的进水口上连接有自来水管。
优选的,所述排水端口远离第三分水管的一端上安装有雾化喷头。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机械管材热处理加工用冷却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网带输送机的作用下,让待冷却的机械管材穿过冷却箱,在强力吸风机的作用下,空气制冷机构中制得的冷空气通过排气端口吹向网带输送机上的机械管材,再加上增压水泵的作用,能够让冷水经过雾化喷头雾化,进而达到对网带输送机上的机械管材再次降温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机械管材热处理加工用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翔硕钢管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翔硕钢管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078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