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防雷灭弧的一体化密封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507259.3 | 申请日: | 2019-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58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嬿蕾;王巨丰;周勇军;王国锋;黄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嬿蕾 | 
| 主分类号: | H01T4/08 | 分类号: | H01T4/08;H01T1/02 | 
| 代理公司: | 11466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韦剑思;黄启行<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 地址: |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灭弧 密封包 转盘 本实用新型 产气组件 顶端开口 密封包覆 密封组件 喷气孔 下半部 电弧 沿圆周方向 一体化密封 底部中心 密封连通 密封状态 喷射气流 气流通道 支撑密封 顶端筒 密封性 支撑力 最大化 防雷 伸入 | ||
1.一种基于防雷灭弧的一体化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产气组件(1)、密封包(2)、转盘(3)、灭弧筒(9),在转盘(3)的盘面上且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凹槽(30),在每个凹槽(30)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喷气孔(31),所述产气组件(1)密封包覆在所述密封包(2)内,所述密封包(2)的上半部分密封包覆安装在凹槽(30)的顶端开口部之下与底部之上,所述密封包(2)的下半部分套设在灭弧筒(9)内,该灭弧筒(9)用于支撑密封包(2)且为所述密封包(2)的下半部能从喷气孔(31)向下伸入至灭弧筒(9)的顶端筒口内进行密封连通时提供支撑力,使密封包(2)的下半部与灭弧筒(9)的顶端开口形成密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防雷灭弧的一体化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盘(3)的上下盘面分别设置有底板(4)和卡板(5),所述密封包(2)分别通过底板(4)和卡板(5)密封在所述转盘(3)上设置的凹槽(30)内,所述密封包(2)具有封包腔部(20)、从封包腔部(20)下端延伸出的肩部(21)和从肩部(21)向下伸出且逐渐递减的颈部(22),所述产气组件(1)密封设置在封包腔部(20)内,在所述凹槽(30)的顶端开口与底端之间通过底板(4)和卡板(5)将封包腔部(20)密封在所述凹槽(30)内的,所述肩部(21)通过卡板(5)卡接固定在所述凹槽(30)的底端,所述产气组件(1)在密封包(2)内被触发产生强气流时,所述密封包(2)的颈部(22)从上至下依次穿过喷气孔(31)和卡板(5)插入所述灭弧筒(9)的顶端筒口内进行密封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防雷灭弧的一体化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灭弧筒(9)的顶端筒口上方设置有呈刚性的支撑壳体(6),所述产气组件(1)在密封包(2)内被触发产生强气流时,所述密封包(2)的颈部(22)通过支撑壳体(6)插入至灭弧筒(9)的顶端筒口进行密封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防雷灭弧的一体化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壳体(6)的上端面呈平滑表面,该支撑壳体(6)的上端面中心具有上开口部,所述支撑壳体(6)的下端面具有喇叭状的下开口部,所述产气组件(1)在密封包(2)内被触发产生强气流时,所述密封包(2)的颈部(22)插入支撑壳体(6)的上开口部,所述支撑壳体(6)的下开口与部灭弧筒(9)的顶端筒口密封连通,使所述密封包(2)的颈部(22)通过支撑壳体(6)灭弧筒(9)的顶端筒口进行密封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防雷灭弧的一体化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灭弧筒(9)的顶端筒口部的边缘上设置有弹簧(8),该弹簧(8)套设在所述支撑壳体(6)的下开口部的外壁上,该弹簧(8)的下端与所述灭弧筒(9)的顶端筒口的边缘外侧连接,所述弹簧(8)的上端与所述支撑壳体(6)下表面外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基于防雷灭弧的一体化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壳体(6)内还设置有U型密封圈(7),该U型密封圈(7)嵌套在支撑壳体(6)的上开口部内壁上,所述产气组件(1)在密封包(2)内被触发产生强气流时,所述密封包(2)的颈部(22)插入支撑壳体(6)的上开口部时,该颈部(22)的口部外壁与所述U型密封圈(7)进行接触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防雷灭弧的一体化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气组件(1)由触发电极(10)、气丸(11)以及紧密环绕包裹在气丸外部周围的框体(12)构成,框体(12)的底端具有一个喷气口(13),该喷气口(13)与颈部(22)的出口在同一竖直的轴线上,所述触发电极(10)从气丸内向上依次穿出框体(12)、封包腔部(20)外部与所述底板(4)电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防雷灭弧的一体化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气丸(11)内向上引出一条或两条以上的触发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基于防雷灭弧的一体化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22)的长度为在1cm-4cm之间,该颈部(22)的最小处的直径不超过1cm,所述颈部(22)的最大处的直径不超过2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嬿蕾,未经王嬿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0725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