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裂缝注胶修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507158.6 | 申请日: | 2019-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166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 发明(设计)人: | 刘恒源;李倩;吕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 代理公司: | 50217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杨柳 |
| 地址: | 40224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注胶筒 进气管 连通 混凝土裂缝 活塞 软管 注胶 本实用新型 底部连通 滑动连接 修复装置 出胶管 弹性件 进胶管 胶液 气泵 省力 把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裂缝注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混凝土裂缝注胶修复装置,包括注胶筒和滑动连接在注胶筒中的活塞,注胶筒的顶部与活塞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注胶筒的顶部连通有进气管,进气管上连通有软管,软管远离进气管的一端连通有气泵;进气管上设有用于控制气体是否进入到注胶筒中的控制机构,注胶筒上设有靠近于控制机构的把手,注胶筒的底部连通有出胶管和进胶管。本方案便于将注胶筒中的胶液推出,操作省力、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裂缝注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混凝土裂缝注胶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混凝土桥梁结构体,使用久了会出现一些裂纹、裂缝,因此对裂缝进行修补并恢复构件的整体性、连续性以及耐久性是混凝土结构加固修复工程的主要工作。其中注胶充填是最有效的修补方法之一,目前注胶填充所使用的装置大多是活塞式的装置,即包括注胶筒,注胶筒上设有注胶口,注胶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上固定连接有推杆或者活塞上螺纹连接有丝杠,通过推动推杆或者旋转丝杠,实现了活塞在注胶筒中的竖向移动,从而将胶液从注胶筒中推入到裂缝中,达到裂缝修复的目的。
但是,现有的活塞式装置在注胶时需要不断的推动推杆或者旋转丝杠,由于将胶液从注胶筒中推出会对活塞产生反向的推力,因此推动推杆时或者旋转丝杠时比较费力,不易将胶液从注胶筒中推出,并且若使用较大的力推动推杆或者使丝杠转动,容易使胶液从注胶筒中喷出的量过多,不易控制注胶筒喷出的胶液的量,易造成胶液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混凝土裂缝注胶修复装置,以便于将注胶筒中的胶液推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混凝土裂缝注胶修复装置,包括注胶筒和滑动连接在注胶筒中的活塞,注胶筒的顶部与活塞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注胶筒的顶部连通有进气管,进气管上连通有软管,软管远离进气管的一端连通有气泵;进气管上设有用于控制气体是否进入到注胶筒中的控制机构,注胶筒上设有靠近于控制机构的把手,注胶筒的底部连通有出胶管和进胶管。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效果为:进胶管为胶液进入到注胶筒中的通道,出胶管为胶液从注胶筒中流出的通道。气泵可通过软管将气体泵入到进气管中,通过对控制机构进行控制,从而控制进气管中的气体是否进入到注胶筒中,由于控制机构靠近于把手,因此拿持注胶筒时,便于可用同一只手对控制机构进行操作。当控制机构将进气管打开时,进气管中的气体进入到注胶筒中,活塞上方的气压变大,活塞在气压的作用力下向下滑动,活塞将胶液从注胶筒中推出。当控制机构将进气管关闭时,活塞上方的气体无法泄漏,活塞受到的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和气压的压力相互平衡,活塞处于静止状态,胶液停止从出胶管中流出。活塞向下移动过程中,活塞使得第一弹性件蓄力,第一弹性件便于使活塞复位。
本方案通过气压控制活塞的竖向移动,相比直接推动活塞或者旋动丝杠使活塞移动,活塞的移动比较稳定和缓慢,使得从出胶管喷出的胶液比较稳定,不会过多,不会造成胶液的浪费。另外,本方案人工对控制机构进行操作即可,相比推动推杆时或者旋转丝杠,比较省力、操作简单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未经重庆交通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071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