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餐厨垃圾厌氧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05145.5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4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汪昱昌;王智;张林;陆裕峰;王干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 代理人: | 董巍;高伟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苏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餐厨垃圾厌氧处理装置。包括:包括至少两个厌氧罐,以及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厌氧罐之间的循环装置,所述循环装置用以将其中一个厌氧罐中的沼液引入另一个厌氧罐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餐厨垃圾厌氧处理装置,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厌氧罐,当其中一个发酵罐发生酸化现象,通过将运行正常的厌氧罐中的沼液引入至运行异常的厌氧罐,运行正常的厌氧罐中的新鲜沼液中大量的产甲烷菌可及时消化运行异常的厌氧罐累积的VFAs,使体系逐渐恢复正常;置换的沼液温度与系统问题基本一致,减少了温度对厌氧体系的冲击,恢复效果明显。该过程对餐厨处理正常运行的影响较低,同时不借助外界的物料,解决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餐厨垃圾厌氧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餐厨垃圾处理工艺以湿式厌氧居多,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除了必要的营养物质(C、H、O、N、P和微量元素等)外,还需要适宜的温度、酸碱度、无毒环境等,才能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平衡状态,如果这些因素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这种平衡就会受到干扰甚至破坏,微生物就不能维持其正常的新陈代谢,或者死亡,或者发生变异,严重时使厌氧消化系统崩溃。当pH值较低时,脂肪酸更容易进入细胞内部,破坏细胞内部的酸碱平衡,当pH偏高时,游离氨 (NH3)浓度升高,同样容易进入细胞内部,破坏细胞内部的酸碱平衡,产甲烷菌对环境pH的变化尤为敏感。所以厌氧发酵过程中需维持环境在适宜的pH范围。而以餐厨垃圾制浆后作为基质的厌氧消化过程中,由于浆液较高的碳氮比和挥发性固体含量(VS),腐败后成酸性,而在酸性条件下,挥发性脂肪酸(VFAs)趋于以游离态形式存在,游离态的VFAs易进入微生物内部,破坏其平衡,降低其活性,厌氧消化过程容易发生酸化,严重时甚至导致厌氧系统崩溃。
系统发生酸化的主要原因是产甲烷菌的活性被抑制,而系统的容积负荷由污泥负荷决定,产甲烷菌的活性下降直接反应了污泥负荷的下降,因此在发生酸化时应减少进料量,甚至严重时应完全停止进料。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料量受收运及处理能力影响,往往无法减量,因此增加水力停留时间(HRT)的方式同样也不切实可行。通过投加碱度中和过高的挥发性脂肪酸(VFAs)来维持pH的稳定性是工业上常采取的办法,常用的药剂有NaHCO3、Na2CO3、NaOH、Ca(OH) 2等。但是氢氧化物会消耗产甲烷过程中所需的CO2,破环产甲烷过程的进行。同时,体系中pH和VFAs恢复正常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考虑相对应的经济支出。当酸化严重时,投加新鲜污泥尤其是产甲烷菌活性更强的颗粒污泥,可以迅速恢复系统的运行,但是目前颗粒污泥价格昂贵,工程上很难让人接受。
为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餐厨垃圾厌氧处理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餐厨垃圾厌氧处理装置,包括:
包括至少两个厌氧罐,以及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厌氧罐之间的循环装置,所述循环装置用以将其中一个厌氧罐中的沼液引入另一个厌氧罐中;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厌氧罐分别在底部设置有沼液入口,所述循环装置通过所述沼液入口将所述沼液从其中一个厌氧罐中引入另一个厌氧罐中。
示例性地,所述厌氧罐设置为圆柱形,沿所述厌氧罐的圆周均匀设置多个所述沼液入口。
示例性地,每一个所述厌氧罐包括四个所述沼液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051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