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力金具破坏载荷试验专用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04460.6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58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孝;付刚;王吉;李雪桓;周少珍;马德英;王震宇;杨涛;高超;赵书杰;杨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4 | 分类号: | G01N3/04;G01N3/08 |
代理公司: | 11224 北京金阙华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吴鸿维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拉环 上拉杆 线夹 夹具 夹持部位 破坏载荷 拉力机 下拉杆 螺纹 定位螺栓连接 楔型耐张线夹 定位螺栓 力学性能 耐张线夹 受力状态 专用夹具 不规则 螺纹孔 试验 棒状 金具 装配 配合 保证 | ||
一种电力金具破坏载荷试验专用夹具。该夹具由上拉杆、上定位拉环、下定位螺栓和下拉杆组成。上拉杆为棒状,一端与拉力机夹持部位连接;另一端带有螺纹,与上定位拉环连接,并与上定位拉环相互配合。上定位拉环一端有螺纹孔,与上拉杆连接,另一端为环状,与线夹连接。下拉杆一端与拉力机夹持部位连接;另一端带有螺纹,与下定位螺栓连接,保证线夹装配牢固。该夹具可以将不规则的楔型耐张线夹连接在拉力机上,用于破坏载荷试验,确保线夹受力状态与实际情况一致,能够真实反映耐张线夹的力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专用夹具,具体涉及电力金具中NXJG、NXJL、NXG楔型耐张线夹的破坏载荷试验专用夹具。
背景技术
破坏载荷试验是检测电力金具力学性能的常规检测项目,主要用于检验电力金具的力学性能是否满足标准和使用要求。试验过程中,被试金具的受力状态是否与实际使用情况一致,是否可以反映真实的受力状态,是决定试验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通常进行拉力试验时,需按相应的标准将被试件加工成标准试样,然后再进行检测。而对于一些形状特殊的被试件,需配备专用夹具夹持试样,并按其实际使用状态检测。NXJG、NXJL、NXG楔型耐张线夹用于铝绞线架空绝缘电缆和钢芯铝绞线架空绝缘电缆与杆塔的连接,形状不规则,其力学性能与线夹的材料、结构、施加载荷方向等都有密切的关系。若将该种线夹加工成标准试样,只能反映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并不能全面反映线夹的力学性能。因此,为了顺利完成该类楔型线夹的破坏载荷试验,需要设计一种对应的破坏载荷试验专用夹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NXJG、NXJL、NXG楔型耐张线夹的电力金具破坏载荷试验专用夹具,能够全面准确反映线夹的力学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一种电力金具破坏载荷试验专用夹具,由上拉杆1、上定位拉环4、下定位螺栓6和下拉杆7组成。上拉杆为棒状,一端与拉力机夹持部位连接;另一端带有螺纹2,螺纹2与上定位拉环4中的螺纹孔3之间形成螺纹连接,并与上定位拉环4相互配合,保证线夹的受力方向与施加载荷的方向一致。螺纹孔3设置在上定位拉环4的一端,该端与上拉杆连接,另一端为环状,与线夹连接。下拉杆7是与线夹尺寸相匹配的棒状,装配在线夹塑料绝缘层的内部,起到模拟导线的作用。下拉杆7一端与拉力机夹持部位连接;另一端带有螺纹5,与下定位螺栓6连接,保证线夹装配牢固。
所述上定位拉环4为铸造结构,其上端螺纹孔3经过机械加工得到,螺纹孔3周围呈锥台型,厚度为上定位拉环4其他部位的2-3倍。
所述上拉杆1、上定位拉环4和下拉杆7均采用0Cr18Ni9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进行所述线夹的破坏载荷试验时,可根据所测线夹适用导线尺寸配置适当的下拉杆和下定位螺栓,并将线夹按使用状态分别与上拉杆和下拉杆连接,然后将上拉杆和下拉杆分别与拉力机的夹头连接。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线夹与拉力机的连接状态,调整上拉杆与下拉杆的相对方向,保证线夹与拉力机同轴。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现了NXJG、NXJL、NXG楔型耐张线夹的可靠夹持,确保线夹受力状态与实际使用状态一致,真实反映线夹的力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力金具破坏载荷试验专用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044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