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糖尿病足伤口负压吸引治疗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03166.3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27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左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L9/20;B01D53/00;B01D53/74 |
代理公司: | 51229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林合;李蕊 |
地址: | 63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存储 内筒 本实用新型 安装螺孔 导料软管 安装块 引导管 吸附 可拆卸连接 可拆卸设置 圆柱形本体 抽气方式 负压吸引 配合设置 上端封闭 糖尿病足 下端开口 现有装置 活动端 净化箱 上端口 抽气 抽液 紧压 脓液 排气 污染 废气 伤口 改进 取出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糖尿病足伤口负压吸引治疗的装置,包括下端开口上端封闭的圆柱形本体,所述本体内部通过紧压机构固定有存储内筒,所述本体左上侧设有安装螺孔以及配合设置在安装螺孔中的引导管,所述引导管上端口处设有导料软管,所述导料软管活动端设有安装块以及可拆卸设置在安装块上用于吸附脓液的吸附端,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装置的缺点进行改进,通过对抽气方式的改进,通过将存储内筒与本体之间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后期需要清理杂质时,只需将本体内部的存储内筒取出即可,这种抽液方式使得废气都存储在存储内筒中,从而降低了对本体的污染,另外抽气产生的排气通过净化箱进行处理,从而降低了工作时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压吸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糖尿病足伤口负压吸引治疗的装置。
背景技术
糖尿病足溃疡与坏疽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和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一种利用负压封闭创面的医疗技术,能够有效促进急、慢性创面愈合,具有使糖尿病足溃疡更快愈合的优点,并能够减轻患者疼痛和防止患者对镇痛药物的依赖、成瘾。
现有的负压吸引治疗装置在使用时将脓液吸入废液筒中,待其内部用于盛装废液的容器满了后需要及时的进气清理,而现有盛装容器有上端敞开的形式,造成取出容器发出恶臭,这种恶臭会影响整个负压机构,长时间下去,造成整个装置被污染。
针对现有装置存在的这种问题,现在提供一种可以快速将装料容器与装置本体进行拆分的负压治疗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糖尿病足伤口负压吸引治疗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糖尿病足伤口负压吸引治疗的装置,包括下端开口上端封闭的圆柱形本体,所述本体内部通过紧压机构固定有存储内筒,所述本体左上侧设有安装螺孔以及配合设置在安装螺孔中的引导管,所述引导管上端口处设有导料软管,所述导料软管活动端设有安装块以及可拆卸设置在安装块上用于吸附脓液的吸附端;
所述存储内筒左上端设有与引导管相对应的集料斗,所述存储内筒上端右侧设有抽气管,所述本体内部设有与抽气管相配合用于在存储内筒内部产生负压的抽气结构,所述抽气结构的排气端连接用于对气体进行净化的净化箱,所述净化箱的排气端连通位于本体右上侧的排气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气结构包括与本体右侧内壁固定的负压泵,所述负压泵的排气端连接排气管,所述负压泵的进气端与抽气管之间设有密封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设置在抽气管上端面的第一紧压垫和设置在负压泵上与第一紧压垫相对应的第二紧压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导管上端部设有用于抵住本体表面实现密封的紧压块,所述紧压块下端面设有密封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净化箱中设有活性炭过滤网和对空气进行消毒杀菌的紫外消毒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紧压机构包括设置在本体下端两侧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顶部滑动设有紧压滑块,所述紧压滑块左端面设有紧压螺孔,所述紧压螺孔中配合设有旋紧螺栓,所述旋紧螺栓转动设置在本体上,且旋紧螺栓上设有旋钮,所述紧压滑块内端部设有用于抵住存储内筒底部固定座表面楔形槽的紧压轮;
所述紧压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内部用于抵住存储内筒上端的限位侧板,通过限位侧板抵住存储内筒,从而完成对存储内筒的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紧压轮设有缓冲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未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031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