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接结构及包括连接结构的残肢接受腔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02713.6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64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江先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先利 |
主分类号: | A61F2/80 | 分类号: | A61F2/80 |
代理公司: | 35214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结构 接受腔 残肢 永磁铁 吸力 本实用新型 连接体 结构稳定性 机械设计 日常使用 使用寿命 环形腔 金属件 内外腔 假肢 运动量 强磁 吸附 自带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及包括连接结构的残肢接受腔。通过永磁铁自带磁性产生对金属件的吸力实现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之间的连接,并且通过调节件调节永磁铁在环形腔体内的相对位置,实现吸附与分离之间的切换。将此连接结构用于残肢接受腔内,实现残肢接受腔的内外腔体之间的连接,该永磁铁属于强磁,能够提供10公斤的吸力,足以承受假肢结构重量以及日常使用过程中运动量的要求,确保在水平面上的结构稳定性,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结构及包括连接结构的残肢接受腔,由于其结构无需用电,因此可满足长时间使用且使用寿命高,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及包括连接结构的残肢接受腔。
背景技术
目前残肢接受腔的内外腔之间采用单螺丝插锁的方式,而此方式只能实现在纵向上的锁定,在水平面上易发生转动,使用者使用过程中,由于残肢接受腔的内外腔之间存在水平面上可转动,会使得无法有效控制残肢状态,从而带来行动上的不便,并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及包括连接结构的残肢接受腔,以提升在水平面上的结构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包括壳体、永磁铁和调节件;所述第二连接体为金属件;
所述壳体由两个相对设置的铁柱和设置在两个铁柱之间的绝缘体共同围成能够容纳所述永磁铁且供永磁铁绕轴向转动的环形腔体,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沿周向延伸的条形通槽,所述永磁铁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条形通槽相对设置的盲孔,所述调节件一端位于壳体外部,所述调节件另一端穿过所述条形通槽后与所述盲孔连接,所述金属件对应所述壳体的端部设置;
所述调节件沿条形通槽的延伸方向摆动,带动永磁铁绕轴向转动,当所述永磁铁上的磁极与两个铁柱相对时,所述壳体的端部产生吸附所述金属件的吸力。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件摆动至条形通槽的一端时,所述永磁铁上的磁极与两个铁柱相对;所述调节件摆动至条形通槽的另一端时,所述永磁铁上的磁极与绝缘体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体的材质为橡胶,所述壳体外表面包覆有绝缘层。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体的材质为铝。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端部沿所在边沿设有突出端面的缓冲层。
进一步的,两个铁柱的结构相同且以绝缘体为对称面对称分布。
一种包括连接结构的残肢接受腔,包括外腔和套设在外腔内表面的内腔,所述第一连接体设置在外腔内侧,所述第二连接体设置在内腔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结构及包括连接结构的残肢接受腔,通过永磁铁自带磁性产生对金属件的吸力实现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之间的连接,并且通过调节件调节永磁铁在环形腔体内的相对位置,实现吸附与分离之间的切换。将此连接结构用于残肢接受腔内,实现残肢接受腔的内外腔体之间的连接,该永磁铁属于强磁,能够提供10公斤的吸力,足以承受假肢结构重量以及日常使用过程中运动量的要求,以及确保在水平面上的结构稳定性,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结构及包括连接结构的残肢接受腔,由于其结构无需用电,因此可满足长时间使用且使用寿命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的轴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的径向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先利,未经江先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027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融合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抗反流的胆道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