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微波等离子体家用壁挂炉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99905.6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7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黄诗洋;刘程;张贵新;邓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H1/12 | 分类号: | F24H1/12;F24H9/18;F24H9/00;F24D15/00;F23C9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罗焕清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微波 等离子体 家用 壁挂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微波等离子体家用壁挂炉,包括燃烧室和安装在燃烧室内的主换热器,还包括火炬发生器、微波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电源以及送气模块,所述火炬发生器安装在燃烧室,包括微波谐振腔体、设置在微波谐振腔体下侧的微波发生器以及设置在微波谐振腔体内的放电管,所述放电管内嵌设有点火导体;所述放电管上端开设有出火口,下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送气模块连接在进气口上;所述微波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电源与火炬发生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微波等离子体家用壁挂炉能够迅速产生高温(2000℃左右)的火焰,使用更加方便,局限性更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供暖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微波等离子体家用壁挂炉。
背景技术
家用壁挂炉是采暖系统和卫浴系统中的常用热源。目前家用壁挂炉是利用燃气进行加热,但燃气火焰的温度最高温度一般为几百摄氏度,加热速度不够快,绝大多数热量通过空气迅速散去,燃料真正有效加热而利用到的能量不超过40%,造成了能源浪费。
而且燃气存在易燃易爆、易泄露等严重的安全隐患,燃烧化石燃料还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在燃烧不充分时会排放大量一氧化碳,在封闭环境中人存在中毒的危险。这些因素导致了家用壁挂炉使用环境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微波等离子体家用壁挂炉,它能够迅速产生高温(2000℃左右)的火焰,使用更加方便,局限性更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微波等离子体家用壁挂炉,包括燃烧室和安装在燃烧室内的主换热器,还包括火炬发生器、微波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电源以及送气模块,所述火炬发生器安装在燃烧室,包括微波谐振腔体、设置在微波谐振腔体下侧的微波发生器以及设置在微波谐振腔体内的放电管,所述放电管内嵌设有点火导体;所述放电管上端开设有出火口,下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送气模块连接在进气口上;所述微波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电源与火炬发生器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波发生器产生微波,微波经过微波谐振腔体,使得空间电磁场增强,在放电管位置处引发强烈的气体电离从而产生等离子体,形成电子火焰;微波等离子体家用壁挂炉只需要1kW-3kW的放电功率,即可迅速产生高温(2000℃左右)的火焰,大大降低了功耗,同时,避免了在用户终端的气体污染,且安全性更强,使家用壁挂炉适用范围更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气模块包括与所述放电管连通的进气管、导气管以及向导气管通入工作气体的气泵,所述导气管一端穿过进气管侧壁,且连通进气管的内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通过气泵和导气管,可以向放电管中鼓入空气,从而可以维持放电管内的火焰稳定,同时,可以根据鼓风大小,对火焰温度进行控制。利用导体吸收微波能量与进气管发生瞬间闪络,提供了种子电子,使得微波等离子体易于激发;在微波等离子体激发后,微波能量即转移进入等离子体,点火导体不吸收能量,闪络时间非常短暂;在微波等离子体意外熄灭后,导体吸收微波能量,再一次点火,可以使等离子体重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气管的出口端与进气管内壁齐平,所述导气管与进气管连接处的管段的轴向线与进气管的轴向线的夹角为10-80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鼓入工作气体后,工作气体在非金属导电管内更容易形成涡旋气体。由于工作气体涡旋进入微波等离子体核心区,使得微波等离子体与非金属导体内壁之间有一定距离,同时工作气体也起到冷却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电管采用石英微波放电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耐高温材料制作放电管,可以提高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点火导体呈环状贴合在所述放电管内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999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