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蚯蚓电刺激分离的蚯蚓生物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99054.5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41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候;沈明星;孟祥国;熊迎军;陆长婴;金梅娟;陶玥玥;施林林;周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尹慧晶 |
地址: | 2151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蚯蚓 刺激 分离 生物反应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蚯蚓电刺激分离的蚯蚓生物反应器,该生物反应器包括上部敞口的反应器箱体,该反应器箱体具有网格状箱底,反应器箱体的两侧壁均设有导电电极片,前述导电电极片与供电电源的输出端相连。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蚯蚓电刺激分离,其材料来源简捷、易于制作,应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进行有机废弃物蚯蚓处理的规模化处置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蚯蚓生物反应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电刺激分离蚯蚓的蚯蚓消解有机废弃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秸秆、尾菜、畜禽粪便等现代农业发展的附属物,对人类生活及周围生态环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如何有效地实现有机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已成为当前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蚯蚓是环境卫士,在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不仅可以将有机废弃物转化成为对作物生长有益的肥料,还可以收获蚯蚓,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此,利用蚯蚓处理有机废弃物已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处理技术,倍受关注与推广。
蚯蚓生物反应器是一种运用蚯蚓进行有机废弃物处理的蚯蚓养殖装置。最早的蚯蚓生物反应器由世界著名蚯蚓专家爱得华滋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设计制造。反应器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反应器主体,加料部分和出料加工部分。近40年来,利用蚯蚓处理废弃物以及蚯蚓产物的综合利用在各国逐渐兴盛起来,尤其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政府对此的支持力度很大,蚯蚓生物反应器已经普及到了家庭。我国也成功研制了各种型号处理不同废弃物的蚯蚓生物反应器。然而,现有蚯蚓反应器绝大多数是属于家用小型设备,一般采用立体式养殖箱或者养殖桶的结构,适合于家庭厨房垃圾使用,产生的有机肥用于自家菜地;也有采用蚯蚓养殖的立体养殖模式,但未形成较为全面系统的规模化装置及设备。另外,迫于有机废弃物数量巨大的压力,蚯蚓生物处理技术的规模化与集约化发展一直是我国各级政府及科研人员的关注焦点。
现阶段我国蚯蚓处理生物有机废弃物过程中大部分环节均有比较成熟的技术支撑,但关键技术主要集中于蚯蚓饵料的制取、蚯蚓处理废弃物的环境条件控制、蚯蚓粪的增值利用等,但是蚯蚓活体与蚓粪分离是蚯蚓处理废弃物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蚯蚓处理有机废弃物的年度效率。目前,蚯蚓处理有机废弃物的后期,蚯蚓活体与蚯蚓粪分离采收工作仍然以手工操作为主,效率低、劳动力成本高。
因此,在规模化条件下,蚯蚓生物处理有机废弃物迫切需要配套适用于蚓-粪快速电刺激分离的生物反应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规模化条件下,蚯蚓生物处理有机废弃物迫切需要配套适用于蚓-粪快速电刺激分离装置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蚯蚓电刺激分离的蚯蚓生物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蚯蚓电刺激分离的蚯蚓生物反应器,该生物反应器包括上部敞口的反应器箱体,该反应器箱体具有网格状箱底,反应器箱体的两侧壁均设有导电电极片,前述导电电极片与供电电源的输出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电电极片上设有金属连接片,导电电极片通过金属连接片与供电电源连接。
进一步地,反应器箱体上设有透气孔。
进一步地,透气孔的直径1.5-2.5cm,优选2cm;透气孔为6~7个,相邻透气孔之间的距离为2.5-3.5cm,优选3cm。
进一步地,反应器箱体为长方体结构,长度为42~48cm、宽度为22~27cm、高度为20~25cm。
进一步地,反应器箱体的截面积即宽度、高度的乘积,与长度的比例为9:1-16:1;优选12:1。
进一步地,反应器箱体的四周侧壁均向外倾斜10°。
进一步地,所述的网格状箱底具有正方形网格,每一网格尺寸为0.8cm ×0.8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农业科学院,未经苏州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990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