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地温矿井地温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93621.6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24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源;万志军;王骏辉;他旭鹏;熊路长;路宁;孙庆富;杨壮壮;王子琦;王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G01K7/22 |
代理公司: | 32249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国强<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2100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温 钻孔 绝热 温度传感器 温度记录仪 数据总线 本实用新型 数据转录 导热片 多测点 巷道 轴向 无线传输方式 安装数据 测试系统 互相垂直 温度数据 巷道围岩 圆弧面 纵截面 钻孔轴 总线 伸入 连通 矿井 高地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地温矿井地温测试系统,包括设置于径向测温钻孔内的数据总线、绝热棒、导热片,设置于轴向巷道内的多点温度记录仪,以及手持式数据转录仪;所述径向测温钻孔与轴向巷道连通,并互相垂直;所述数据总线上设置有若干个温度传感器,数据总线的一端伸入径向测温钻孔内,另一端与多点温度记录仪连接,多点温度记录仪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与手持式数据转录仪连接;所述绝热棒的纵截面为半圆形,该半圆形的半径与径向测温钻孔相同,绝热棒的圆弧面开设有一个沿径向测温钻孔轴向的槽,槽内安装数据总线和温度传感器;导热片安装于绝热棒和温度传感器之间。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巷道围岩测温钻孔进行多测点测温,且保证多测点温度数据有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温测试系统,具体是一种高地温矿井地温测试系统,属于矿山地热与热害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矿山地热是地热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它研究各类矿山地温场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制,预测矿山开采的地热条件,为矿井降温、热害防治及矿山地热资源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矿山地热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地热地质调查、钻孔地温测量、岩石热物理性质测试、地温场数值模拟等。
钻孔地温测量的主要方法为深孔测温法,其方法为在矿山井巷中,利用钻机向围岩内打水平测温钻孔,其深度应大于巷道调热圈,再将实验室标定好的测温探头送入孔底,经过一定时间后,测得温度的温度值即为原岩温度,利用深孔测温时,对测温探头的精度、抗干扰温度性等有较高要求,具体如下:
①钻孔内风流或渗水对温度测量有较大影响,钻孔应选择合适位置,避开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复杂地段。
②钻孔成孔到温度达到平衡需要一定的稳定时间,温度测量开始时应该在这个时间之后。
③进行单测点测量时,温度探头要和孔壁完全接触,且要消除孔内气流对温度测量的影响。
④或一个测温钻孔较深,使用单侧点测量需要投入较长时间(单个测点需要3-4个月以上),时间成本较大,进行多测点测量,不能保证每个测点的数据有效。
公开号为CN20218278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竖埋管井单线多点地温测试仪,包括设于竖井内的地埋管、固定于地埋管上的多个一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用以传输监测数据的信号总线以及接收并存储数据的数据采集储存装置。但是其存在明显缺点:温度传感器及数据总线通过捆绑的方式固定于地埋管外壁,当地埋管与钻井间距较大时,探头测得是地埋管壁面的温度,且浅部探头受风流影响较大,整个测温过程受地下渗水的影响较大,测出的数据可靠性存疑;②当地埋管与钻井间距较小,探头与大地接触,但这个接触方式是点接触,点接触测得的温度受环境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地温矿井地温测试系统,能够进行多测点测温,且保证多测点温度数据有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地温矿井地温测试系统,包括设置于径向测温钻孔内的数据总线、绝热棒、导热片,设置于轴向巷道内的多点温度记录仪,以及手持式数据转录仪;所述径向测温钻孔与轴向巷道连通,并互相垂直;所述数据总线上设置有若干个温度传感器,数据总线的一端伸入径向测温钻孔内,另一端与多点温度记录仪连接,多点温度记录仪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与手持式数据转录仪连接;所述绝热棒的纵截面为半圆形,该半圆形的半径与径向测温钻孔相同,绝热棒的圆弧面开设有一个沿径向测温钻孔轴向的槽,槽内安装数据总线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导热片安装于绝热棒和温度传感器之间。
所述绝热棒上方设置有气囊,气囊内填充有空气,并压紧绝热棒。
所述数据总线上每2m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数据总线伸入径向测温钻孔内一端的第一个温度传感器距离总线端部10cm。
所述数据总线的直径与温度传感器的直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936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瓦斯隧道安全联动系统
- 下一篇:一种防腐蚀的汽轮机动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