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锈钢线材在线固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90639.0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28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彭飞;顾建林;陈华;张跃良;金卫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兴特种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2 | 分类号: | C21D9/52;C21D6/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裴金华;陈晓 |
地址: | 31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线材 在线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不锈钢线材固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线材在线固溶设备。包括设于入炉前的炉前保温传送装置、在线固溶炉和炉后水冷传送装置,所述炉前保温传送装置包括炉前传送辊道和罩设于炉前传送辊道上的保温罩,所述在线固溶炉包括炉箱、沿炉箱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穿设在炉箱内的炉内辊道以及设于炉壁上的烧嘴,至少所述炉箱的炉前和炉内的中后段设有热电偶金属测温计。本申请的溶炉温控性好,各区域热均匀,生产周期短,固溶后的成品晶粒度及力学性能的稳定性及均匀性优于以往离线固溶。本申请的固溶炉结构简单,拆装维护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不锈钢线材固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线材在线固溶设备。
背景技术
为使不锈钢线材组织与性能均匀一致、得到最好的耐蚀性能以及消除加工硬化,不锈钢线材热轧后通常对其进行固溶热处理,以便于满足下游客户加工与使用要求。现有的不锈钢线材生产时的固溶采用的是离线固溶,线材经热轧,待冷却至常温后再送入离线固溶炉进行回转式的固溶。这种离线固溶方式,不仅大大延长了生产时间,由于未充分利用线材轧后余热,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能源,并且离线固溶时线材从常温升至固溶温度时所需固溶时间较长,离线固熔炉烧嘴由于长时间喷射到线材局部表面,固溶生产过程中,由于温度不均匀性较大,造成线材力学性能及晶粒度稳定性及均匀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锈钢线材在线固溶的方法及设备。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包括设于入炉前的炉前保温传送装置、在线固溶炉和炉后水冷传送装置,所述炉前保温传送装置包括炉前传送辊道和罩设于炉前传送辊道上的保温罩,所述在线固溶炉包括炉箱、沿炉箱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穿设在炉箱内的炉内辊道以及设于炉壁上的烧嘴,至少所述炉箱的炉前和炉内的中后段设有热电偶金属测温计。
不锈钢固溶加热温度主要是依据碳化物的固溶速度而确定的,固溶化处理的温度不宜过低,过低会使碳化物不能充分溶于固溶体中,像304钢的碳化物在1065℃固溶需要3分钟,在1176℃需要1.5分钟,在1000℃则需要长达10分钟。从这个角度而言,固溶加热温度越高越好,但加热温度偏高同时又可能引起晶粒过分长大,氧化铁皮增厚,冲击韧性的降低及增加钢的晶间腐蚀倾向等缺陷。因此对于不同钢种不同粗细的线材需要把握好固溶温度和固溶时间,本申请在固溶前根据不同钢种及粗细对固溶炉的炉温以及辊速进行调整,从而以实现各类线材的最佳固溶效果。
前后轧的线条连续从入炉口进入再从出炉口出来,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且直线传送出来的盘卷形状好便于后期的整理。
作为优选,所述炉箱内的炉膛由所述炉内辊道分为上炉膛和下炉膛,所述烧嘴分布于所述上炉膛和下炉膛的侧膛壁上,且上、下炉膛上的的烧嘴到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呈错位排布。
作为优选,所述炉膛包括多个依次排布的炉区,每个炉区的上、下炉膛膛壁上都设有烧嘴。
作为优选,每个炉区的上炉膛中相对的两炉壁上至少各设有两个水平方向依次排布设置的烧嘴,且两炉壁上的烧嘴错位设置;每个炉区的上下炉膛中相对的两炉壁上至少各设有一个烧嘴,且两炉壁上的烧嘴错位设置。
作为优选,所有所述炉区中至少靠近出炉口的两个炉区的下炉膛的烧嘴的个数多于其他炉区的下炉膛的烧嘴的个数。炉膛内前部为加热段,而后部为均热段需要更高的温度,故多设烧嘴,且后部要求的温度相较于前部高20度,而后部离出炉口近温降多,也更需要多加热以保证均温。
上述方式的烧嘴布置保证炉膛内加热段和均热段各温度均匀,线材受热均匀,且烧嘴分布合理,最后出炉口的烧嘴分布多于前面的炉区的烧嘴,从而使得线材最后高温固溶巩固。上述烧嘴的布置配合在线固溶炉的特性使得炉内温度可控性更好,炉温均匀度更好,不同轧次的线材之间炉内温度调控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兴特种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永兴特种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906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成的氢气的可自动收集可点燃教学实验仪器
- 下一篇:一种柳絮清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