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山坡地水土流失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86542.2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91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波;董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春波 |
主分类号: | E02B13/00 | 分类号: | E02B13/00;E02B11/00 |
代理公司: | 23109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161499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渠 山坡地 分流渠 水土流失 本实用新型 挡板 连通 | ||
1.一种防止山坡地水土流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渠(2)、左侧排水渠(3)和右侧排水渠(4);
所述分流渠(2)设置在山坡地(1)的上方,分流渠(2)靠近山坡地(1)的一侧设有分流渠挡板,山坡地(1)的左右侧分别设置左侧排水渠(3)、右侧排水渠(4),分流渠(2)分别与左侧排水渠(3)和右侧排水渠(4)连通,所述左侧排水渠(3)和右侧排水渠(4)均设有双侧排水渠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山坡地水土流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水渠(5)、内田埂(7)和外田埂(8),所述内田埂(7)设置在山坡地(1)的下方,且内田埂(7)的两端分别与左侧排水渠(3)和右侧排水渠(4)靠近山坡地(1)一侧的排水渠挡板连接,所述蓄水渠(5)设置在内田埂(7)的后方且与内田埂(7)的底部连接,所述外田埂(8)的两端分别与左侧排水渠(3)和右侧排水渠(4)远离山坡地(1)一侧的排水渠挡板连接,且外田埂(8)的底部与蓄水渠(5)连接,外田埂(8)上设有至少一个二号排水管(9),所述二号排水管(9)水平设置在外田埂(8)中,二号排水管(9)的顶部在外田埂(8)中的高度高于内田埂(7)的顶面的高度;
所述蓄水渠(5)、内田埂(7)和外田埂(8)均为钢筋混凝土砌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山坡地水土流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排水渠(3)和右侧排水渠(4)上均水平设有至少一个一号排水管(6),所述一号排水管(6)贯通左侧排水渠(3)和右侧排水渠(4)两侧的排水渠挡板设置,一号排水管(6)靠近山坡地(1)的一端位于山坡地(1)地面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山坡地水土流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排水渠(3)和右侧排水渠(4)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山坡地水土流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田埂(7)和外田埂(8)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为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山坡地水土流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排水管(9)靠近蓄水渠(5)的一端与外田埂(8)的外表面齐平,另一端的端部伸出外田埂(8)的外表面或与外田埂(8)的外表面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山坡地水土流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田埂(7)底面的宽度w2为40cm~60cm,顶面的宽度w1为20cm~35cm,高度h1为20cm~40cm;所述外田埂(8)底面的宽度w4为65cm~100cm,顶面的宽度w3为35cm~60cm,高度h2为50cm~7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山坡地水土流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渠(2)、左侧排水渠(3)和右侧排水渠(4)均为不锈钢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山坡地水土流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渠(5)的宽度为100cm~300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山坡地水土流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渠(2)中段的水平高度高于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春波,未经李春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8654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退渔还湿的排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叶片式溢油回收围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