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式扣压动力转向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86045.2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26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鲍伟正;周俊杰;陈伟民;吴仲斌;裘善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富铭工业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B21D3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朱振德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扣压 动力 转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一体式扣压动力转向管。该一体式扣压动力转向管包括:管体和通过工装模具扣压连接于该管体外的套筒,所述套筒一端的端部设有扣压连接部,所述管体设有与该扣压连接部配合的扣压连接槽;所述工装模具包括:用于挤压所述扣压连接部使其变形的预压冲头和用于固定所述管体的预压夹模。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预压夹模的轴孔类型可以适用不同规格的转向管与套筒之间的扣压连接作业;工装模具的结构相较于现有的扣压模具更加简单;扣压作业时,套筒的扣压连接部与管体的扣压连接槽能够自动对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一体式扣压动力转向管。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在轿车、微车等领域进行普及。液压助力转向系统高压侧压力较高,不仅要求软管具有较高的耐压性,同时需要液压助力转向管总成具有可靠的连接方式,保证产品的密封性及抗拉脱性。
参见图1和图2,芯管1表面焊接有扣压接头2,扣压接头2上铆接扣压套3,扣压接头2和扣压套3之间设有软管4。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扣压接头2采用棒料或厚壁管车削加工,原材料消耗高,生产效率低;芯管1与扣压接头2采用焊接连接,工艺繁琐,生产效率低且焊接易产生气孔砂眼等缺陷,造成连接后产品泄漏,耐压性降低。
请参见图3,公开号为CN20147555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液压助力转向管双鼓包总成接头,包括通过铆合连接在一起的芯管、扣压套及软管,所述芯管的外表面包括多个凸面,与所述凸面相对应的内表面为凹面,所述芯管与扣压套之间设有软管。所述两个凸面之间设有一个平面。所述扣压套的铆合部为所述平面对应的扣压套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芯管的表面采用一次冷镦成型的整体结构,杜绝表面焊接扣压接头,在焊接处泄漏,提高了其耐压性。而且减少了扣压接头材料消耗及扣压接头的制作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该实用新型双鼓包结构芯管的设计,使得系统在压力过高时仍能保证产品的密封性及抗拉脱性。
请参见图4,公开号为CN20759436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软管扣压模具,用于将套筒扣压连接软管和硬管,所述软管和所述硬管通过衬心连接,所述衬心的一端插入所述软管,所述衬心的另一端接入所述硬管,所述套筒套在所述软管的外部,所述软管扣压模具包括有若干相同的模块,所述模块具有与所述套筒接触的加工面,若干所述模块的加工面围成一型腔,所述型腔的形状与加工后所述套筒的外壁的形状相对应,所述模块连接于扣压机,所述扣压机驱动所述模块向所述套筒施加压力,使所述套筒向所述软管的方向变形。通过设置若干模块,组合成软管扣压模具,使得多个模块对应的型腔表面能够同时均匀着力的将套筒扣压于衬心上,加工的效果更好,同时操作也更加方便。
现有技术中,芯管的外表面需要设置多个凸面然后通过扣压连接,芯管的加工复杂化、效率低;还有通过扣压模具扣压的,扣压模具设置了若干模块组成对应的型腔,模具的配合精度高,且需要分别设置软管、套筒的定位,软管与套筒之间的扣压位置又偏移时无法自动校准从而影响软管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扣压方式的一体式扣压动力转向管,工装模具结构简单,能够自动对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为达上述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式扣压动力转向管,包括:管体和通过工装模具扣压连接于该管体外的套筒,所述套筒一端的端部设有扣压连接部,所述管体设有与该扣压连接部配合的扣压连接槽;所述工装模具包括:用于挤压所述扣压连接部使其变形的预压冲头和用于固定所述管体的预压夹模以及辅助所述预压冲头沿所述管体中心轴线运动的预压托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扣压连接部与所述扣压连接槽为过盈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压冲头用于挤压所述扣压连接部驱动所述套筒移动到与所述扣压连接槽对应位置时从朝向套筒内弯曲的折弯位置到与所述套筒侧壁垂直的扣压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富铭工业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富铭工业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860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洋钻井模拟座椅系统
- 下一篇:岩心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