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地下水除砷氟的过滤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84779.7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30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徐德福;周晓飞;许有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融众环境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03/06;C02F101/10;C02F101/14 |
代理公司: | 32112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鹏翔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南京市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布水干管 过滤床 布水支管 本实用新型 出水管 进水管 砾石层 细砂层 床壁 地下水 混合吸附层 顺次连接 下部侧壁 一端封闭 布水孔 粗砂层 碎石层 通孔 去除 连通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地下水除砷氟的过滤床装置,包括过滤床、进水管、泵、布水干管、若干布水支管和出水管,所述过滤床下部侧壁开有通孔,内部自下而上包括砾石层、碎石层、混合吸附层、粗砂层和细砂层,所述进水管、泵、布水干管顺次连接,布水干管的另一端穿过过滤床的下部床壁,所述布水支管位于砾石层中,一端和所述布水干管连通,另一端封闭,所述布水支管上设置有若干布水孔,所述出水管设置在细砂层上方的床壁上。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同时去除地下水中砷和氟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过滤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下水除砷氟的过滤床装置。
背景技术
国家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中规定饮用水中砷最大浓度必须低于0.01 mg/L,当长期饮用砷超标的地下水时,容易引起一系列急慢性中毒症状,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另外,国家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中也规定饮用水中氟最大浓度必须低于1. 0 mg/L。相同地,如果长期饮用氟离子浓度超标的地下水时,容易导致氟斑牙和氟骨症。由此可见,长期引用砷和氟超标的地下水,将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为此,去除饮用水中的砷和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去除地下水中砷和氟的技术有吸附法、膜分离、离子交换、电渗析、絮凝等,其中,膜分离技术能有效地去除砷和氟,但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均过高,且管理复制,难以在实践中,特别是农村大规模的推广应用。离子交换能够去除砷氟,但当地下水中伴有其他阴离子如NO3-、SO43-、PO43-、Cl-等共存离子吋,将降低砷氟的去除效果。絮凝也能有效地去除砷和氟,但需要大量的絮凝剂,从而增加了药剂的处理费用,另外絮凝处理产生的沉淀还需过滤处理,这也增加了该工艺的处理单元和费用。吸附方法是通过吸附剂对砷和氟的吸附作用而去除砷和氟,吸附法具有运行管理方便,无需投加药剂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目前有关地下水砷或氟吸附剂的开发比较多,有关砷和氟同时去除吸附剂和工艺的研究比较少,而且带有能同时去除砷和氟的吸附剂的装置的研究也少。因此,希望开发出能同时去除砷和氟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能同时去除地下水中的砷和氟的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地下水除砷氟的过滤床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地下水除砷氟的过滤床装置,包括过滤床、进水管、泵、布水干管、若干布水支管和出水管,所述过滤床下部侧壁开有通孔,内部自下而上包括砾石层、碎石层、混合吸附层、粗砂层和细砂层,所述进水管、泵、布水干管顺次连接,布水干管的另一端穿过过滤床的下部床壁,所述布水支管位于砾石层中,一端和所述布水干管连通,另一端封闭,在有多根布水支管时,可以水平排列,也可以纵向排列;所述布水支管上设置有若干布水孔,所述出水管设置在细砂层上方的床壁上;所述混合吸附层由铁钉与骨炭按1:1体积混合而成,所述骨炭优选牛骨炭。
为了使去除砷氟的效果更好,所述砾石层厚度为10cm,砾石直径为5-7cm;碎石层厚度为10cm,碎石直径为3-4cm;混合吸附层厚度为30cm,骨炭粒径为0.2~2mm,铁钉是长度为20-160mm的抛光铁钉;粗砂层厚度为10cm,粗砂直径为3-5mm;细砂层厚度为10cm,细沙直径为0-2mm。
为了使布水更均匀合理,布水支管上的布水孔设置两排,孔径为2cm,两排布水孔到布水支管轴线的垂直线间的夹角为45度,两排布水孔交错排列,每排布水孔的孔间距为10c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包含铁钉、牛骨炭的混合吸附层的过滤床装置,能实现同时去除地下水中的砷氟;通过设置泵来控制水流,使地下水过滤后达到饮用水标准;通过对过滤床中各层的层厚和粒径进行设定,使得去除砷氟的效果更好;通过设定两排布水孔到布水支管轴线的垂直线间的夹角以及布水孔的间距,使布水更加均匀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融众环境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融众环境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847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段式可视滤瓶
- 下一篇:一种水循环温控系统用水体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