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菜品自动传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82928.6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48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强;王清川;肖维思;黄喆;金峥;程正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博智林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23/08 | 分类号: | A47G2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顺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菜品 自动 传送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菜品自动传送系统,包括:安装平台,安装平台将指定空间分隔为备餐区和用餐区,备餐区位于用餐区的上方;上下运输模块,设置在安装平台上,上下运输模块包括第一升降装置,第一升降装置用于在备餐区与用餐区之间传递物品。通过设置安装平台,将上下运输模块安装在安装平台上,通过第一升降装置在备餐区与用餐区之间传递物品,一方面不占用地面空间,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采用自动传菜车传递菜品而占用地表面积,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菜品跨楼层的运送,如楼上为备餐区,楼下为用餐区,则可通过第一升降装置在楼上、楼下传递菜品,免除了人工从楼上向下运菜,或从楼下将剩余菜盘等运送到楼上节省人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菜品自动传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酒店传统的人工传菜存在培训费时费力、人员变动频繁、不能长时间持续工作等缺点。虽然目前也有一些半自动化的送菜系统,通过将菜放在固定的传输轨道上,传送到用餐区的餐桌旁边,但大多是在地面行走,占用地面空间,而且无法实现跨楼层的运送,如楼上备餐区向楼下用餐区运送菜品,需依靠人工运送,浪费人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菜品自动传送系统。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菜品自动传送系统,菜品自动传送系统包括:安装平台,安装平台将指定空间分隔为备餐区和用餐区,备餐区位于用餐区的上方;上下运输模块,设置在安装平台上,上下运输模块包括第一升降装置,第一升降装置用于在备餐区与用餐区之间传递物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菜品自动传送系统,通过设置安装平台,优选设定安装平台以上的空间包括备餐区,安装平台以下的空间包括用餐区,并将上下运输模块安装在安装平台上,再通过第一升降装置在备餐区与用餐区之间传递物品,一方面不占用地面空间,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采用自动传菜车传递菜品而占用地表面积,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菜品跨楼层的运送,如楼上为备餐区,楼下为用餐区,则可通过第一升降装置在楼上、楼下传递菜品,免除了人工从楼上向下运菜,或从楼下将剩余菜盘等运送到楼上,节省人力。
其中,可通过第一升降装置实现从备餐区向用餐区传递物品,也可实现从用餐区向备餐区传递物品,进而不仅方便上菜,也方便回收剩余的餐盘及菜品等,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的上菜及回收,进一步节省人力。可选地,第一升降装置对应分布在用餐区餐桌的上方,从而方便第一升降装置直接将菜品运送到餐桌上或餐桌的一侧,而且可避免人工将剩余餐盘搬运到较远的升降装置上后才能将餐盘回收到备餐区,为用户提供极大地方便。
当然,在用餐区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也可存在用餐区位于备餐区的水平方向的一侧的情况,此时,安装平台可包括隔板,以分隔左右分布的备餐区和用餐区,上下运输模块设置在安装平台的对应于用餐区的部分。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菜品自动传送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指定空间存在分隔壁面,安装平台可吊装在分隔壁面的下表面,或安装平台铺设在分隔壁面的上表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定指定空间存在分隔壁面,可选地,该分隔壁面为楼上与楼下之间的间隔壁面,进而可将安装平台直接吊装在分隔壁面的下表面,也可将安装平台直接铺设在分隔壁面的上表面,作为楼上房间的地面,此时,上下运输模块直接设置在安装平台与分隔壁面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安装平台吊装在分隔壁面的下表面的情况下,安装平台上设有安装口,分隔壁面上设有传菜口,第一升降装置设置在安装口处,用餐区通过所述安装口、所述传菜口与所述分隔壁面的上方空间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博智林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博智林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829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