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包柱脚连接件及利用其的外包柱脚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82646.6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38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房鹏鹏;郑春林;张煜;孙鸿敏;于长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32 | 分类号: | E04C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刘阳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包 连接 利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外包柱脚连接件,包括连接板一、与其垂直固定连接的连接板二、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接板二两侧的两组抗拉板条组,位于同侧的相邻两个抗拉板条之间形成间隙,连接板二设置有多个第一穿筋孔、第二穿筋孔。本实用新型外包柱脚连接结构包括外包柱脚连接件、钢柱脚、支撑,外包柱脚连接件焊接在钢柱脚的箱型钢柱上,支撑焊接在连接板一上。本实用新型外包柱脚连接件及利用其的外包柱脚连接结构中,支撑通过连接件与钢柱连接为整体,通过连接板和抗拉板条将支撑上的荷载传递给内部钢柱,保证受力简单明确,施工简单可行,外包柱脚的钢筋可以在连接板上的穿筋孔和抗拉板条中间的间隙顺利穿过,不影响外包柱脚的钢筋及混凝土短柱的受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将支撑与外包柱脚的钢柱连接为整体的连接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利用连接件的带支撑的外包柱脚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4所示为已知技术一的柱脚节点:其中,支撑1’直接连接到外包柱脚内的钢柱2’上,导致外包混凝土中的竖向钢筋3’和水平箍筋4’被支撑打断,受力有很大影响,如果多侧有支撑,被打断的钢筋更多,则影响更大,甚至导致该节点无法满足受力要求。
如图5所示为已知技术二的柱脚节点:其中,支撑10’连接在外包柱脚顶,该节点会使外包短柱产生很大的偏心荷载,使得外包柱脚尺寸更大、配筋更多,造成材料浪费,当外包柱脚高度较高时该问题尤为突出;另外,计算模型中不易模拟该柱脚节点的真实受力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受力简单明确,施工简单可行,不影响外包柱脚的钢筋及混凝土短柱的受力的外包柱脚连接件及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外包柱脚连接件,包括连接板一、与连接板一垂直设置且侧面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一中间的连接板二、分设于连接板二两侧的两组抗拉板条组,每组抗拉板条组包括多个抗拉板条,每组抗拉板条组中的抗拉板条自上而下间隔布置,位于连接板二的同侧的相邻两个抗拉板条之间形成间隙,连接板二右侧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第一穿筋孔,连接板二左侧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第二穿筋孔,每个抗拉板条的其中一个端面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一上,所述抗拉板条的长度与所述连接板二的上部的宽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外包柱脚连接件,其中,所述连接板二包括一体构成的上部和下部,所述连接板二的下部为上大下小的梯形,所述第二穿筋孔位于所述连接板二的左侧边缘,所述第一穿筋孔位于所述连接板二的上部的右侧边缘。
本实用新型外包柱脚连接件,其中,所述抗拉板条与所述连接板二之间留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外包柱脚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穿筋孔中穿入第一箍筋,所述第二穿筋孔中穿入第二箍筋。
本实用新型外包柱脚连接件,其中,所述连接板二的底面为焊接面。
本实用新型外包柱脚连接结构,包括外包柱脚连接件,还包括钢柱脚、支撑,所述支撑焊接在连接板一上,所述钢柱脚包括箱型钢柱、水平设置的第一箍筋及第二箍筋、斜向设置的第三箍筋、竖向钢筋、外包混凝土柱,竖向钢筋穿过抗拉板条与连接板二之间的间隙,第一箍筋依次穿过一侧的抗拉板条之间的间隙、第一穿筋孔、另一侧的抗拉板条之间的间隙,第二箍筋依次穿过一侧的抗拉板条之间的间隙、第二穿筋孔、另一侧的抗拉板条之间的间隙,第三箍筋穿过抗拉板条之间的间隙且其两端连接两竖向钢筋,抗拉板条、连接板二的端面与箱型钢柱的一个侧面焊接固定,外包混凝土柱采用混凝土现浇而成。
本实用新型外包柱脚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箱型钢柱的四个侧面预焊有多个栓钉,多个栓钉在箱型钢柱的侧面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外包柱脚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箱型钢柱内设置十字加劲板,所述十字加劲板位于箱型钢柱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外包柱脚连接结构,其中,还包括柱脚底板和至少四个定位锚栓,定位锚栓穿过柱脚底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826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场强化纤维模块单元
- 下一篇:一种模拟降雨渗流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