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电机组空腔式基础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81933.5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75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贺广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F03D13/20 |
代理公司: | 11214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艾晶 |
地址: | 10012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张拉 操作空间 基础底板 基础空腔 预应力索 空腔 塔筒 本实用新型 空腔底板 底面 应用范围广 风电机组 风机基础 混凝土量 基础结构 可调整 增大的 侧环 穿设 底端 顶面 放坡 受力 外墙 外周 预留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为风电机组空腔式基础,包含直径自上至下增大的基础空腔,基础空腔底部外周侧环设张拉操作空间,基础空腔底面、张拉操作空间底面为整体的空腔底板,基础空腔旁侧为基础底板,基础底板与空腔底板之间采用放坡连接,在张拉操作空间的外侧形成空腔外墙,基础底板上方为塔筒,采用预应力索穿设基础底板和塔筒使二者相连,预应力索的底端可调整的固定于张拉操作空间的顶面,本实用新型在风机基础内设的空腔预留张拉操作空间,并通过预应力索实现塔筒的固定,且方便完成预应力索张拉过程,还可以有效节省混凝土量同时保证基础结构受力稳定,经济性突出,应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力发电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塔筒或钢-混凝土混和塔筒的空腔式基础。
背景技术
对于大型风电机组,尤其是低风速区域的大型风电机组,采用钢塔筒将存在频率穿越、振动过大、耐久性差、运输吊装等一系列问题。为了保证结构安全且经济,大型风电机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塔筒或钢-混凝土混合塔筒,并配套空腔式基础,现有的固定方式通常采用螺栓固定,但是螺栓的长度很短,而钢筋混凝土塔筒的高度很高,例如在120m或以上的高空,采用螺栓很难稳固安全的固定钢筋混凝土塔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塔筒或钢-混凝土混合塔筒的风电机组空腔式基础。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一种风电机组空腔式基础,包含基础空腔,该基础空腔为直径自上至下增大的变截面,该基础空腔底部外周侧环设张拉操作空间,所述张拉操作空间的高度不小于1.5m、进深不小于1.4m;所述基础空腔底面、张拉操作空间底面为整体的空腔底板,基础空腔旁侧为基础底板,该基础底板与空腔底板之间采用放坡连接,在张拉操作空间的外侧形成空腔外墙;基础底板上方为塔筒,采用预应力索穿设基础底板和塔筒,使二者相连,预应力索的底端可调整的固定于张拉操作空间的顶面。
所述基础空腔底板、空腔外墙和基础底板为施工时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
所述预应力索的倾斜度与上部塔筒的倾斜度相同。
所述预应力索底端通过锚具可调整的固设于张拉操作空间顶面。
所述基础空腔顶部设预制盖板,预制盖板上设人孔。
所述预应力索穿过的基础底板与塔筒的连接处设置放脚。
所述放脚高、宽均为300mm。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空腔式基础通过基础自重与土结相互作用平衡上部结构传递的水平荷载与弯矩,受力合理可靠,应用范围广,可推广应用到各风电场。
2、本实用新型利用预应力索连接基础和塔筒,预应力索有两端,理论上两端均可张拉,但是由于另一端在120m甚至更高的高空,张拉非常不方便,因此本实用新型在风机基础内设空腔,并在空腔预留张拉操作空间,以方便预应力索松弛后张拉,方便施工人员完成预应力索张拉过程。
3、本实用新型在基础底板与空腔底板之间采用放坡连接,可有效节省混凝土量同时还保证基础结构受力稳定,经济性突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腔式基础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保护一种风电机组空腔式基础。以下以某2.0MW、140m轮毂高度风电机组的空腔式基础为例进行说明。为了显示清楚的结构,图2所示为此实施例截面的半个部分,在此实施例中,风机基础直径为20.4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819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