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RGB混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80617.6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04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龙;林昕;文江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龙(福建)商业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K9/235 | 分类号: | F21K9/235;F21K9/68;F21K9/69;F21V7/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柱 混光结构 混光 聚光结构 本实用新型 芯片 正对 颜色均匀性 聚光作用 漫反射面 上端开口 上下贯通 发光面 光束角 混合光 出射 内壁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RGB混光结构,其包括RGB三色LED芯片、混光结构和具有聚光作用的聚光结构;其中所述混光结构包括混光柱;所述混光柱形成有上下贯通的混光孔,所述混光孔的内壁为漫反射面;所述RGB三色LED芯片配合于混光柱底部上,RGB三色LED芯片的发光面正对混光孔;所述聚光结构配合于混光柱顶部上且聚光结构的入光侧正对混光孔上端开口。本实用新型出射的混合光颜色均匀性好、光束角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领域,特别是指一种RGB混光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RGB-LED灯,是通过将RGB三色LED芯片发出的红黄绿三种单色光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而形成具备所需发光颜色的混合光,但是现有的RGB-LED灯出射的混合光的颜色均匀性差,出射的混合光中会混杂其他颜色,而且出射的混合光的光束角较大,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RGB混光结构,其出射的混合光颜色均匀性好、光束角小。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RGB混光结构,其包括RGB三色LED芯片、混光结构和具有聚光作用的聚光结构;其中所述混光结构包括混光柱;所述混光柱形成有上下贯通的混光孔,所述混光孔的内壁为漫反射面;所述RGB三色LED芯片配合于混光柱底部上,RGB三色LED芯片的发光面正对混光孔;所述聚光结构配合于混光柱顶部上且聚光结构的入光侧正对混光孔上端开口。
所述混光孔的孔径自下而上渐缩。
所述混光结构还包括底座;所述混光柱底部连接在底座上;所述底座底面形成有与混光孔相通的嵌槽,所述RGB三色LED芯片嵌合于底座底面的嵌槽中。
所述聚光结构为会聚透镜或反光杯。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RGB三色LED芯片发出的红、绿、蓝三种单色光会在混光柱的混光孔内壁进行漫反射,从而使得RGB三色LED芯片发出的红、绿、蓝三种单色光混合形成颜色均匀的混合光;混合光从混光孔出射后进入聚光结构,聚光结构会将混合光进行会聚,从而使得混合光的光束角变小。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混光柱和聚光结构,能使得本实用新型出射的混合光颜色均匀性好、光束角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RGB三色LED芯片1,发光面11,
混光结构2,混光柱21,混光孔211,底座22,嵌槽221,
聚光结构3,入光侧31,
固定架4,穿孔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RGB混光结构,其包括RGB三色LED芯片1、混光结构2和具有聚光作用的聚光结构3。
具体的,所述混光结构2包括混光柱21和底座22;所述混光柱21底部与底座22相连;所述混光柱21形成有上下贯通的混光孔211,所述混光孔211的内壁为漫反射面,使得入射到混光孔211的内壁的光线在混光孔211的内壁发生漫反射而进行混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龙(福建)商业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太龙(福建)商业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806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卸方便的节能灯具
- 下一篇:一种易于打开的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