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中央充放气功能的电动轮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78790.2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26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进伟;李杰;汪振晓;蔡未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00 | 分类号: | B60C23/00;B60K7/00;B60K17/04;B60T1/02 |
代理公司: | 42104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俞鸿;梅辰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星减速器 驱动电机 气密室 连通 本实用新型 轮毂 气道 结构技术领域 汽车零部件 中央充放气 传动连接 电动轮毂 电机法兰 壳体密封 壳体轴向 控制电路 连通气源 轮毂结构 充放气 中空的 壳体 芯轴 轮胎 贯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带中央充放气功能的电动轮毂结构。包括轮毂、驱动电机、固定在驱动电机的壳体轴向端面上的电机法兰以及与驱动电机的芯轴传动连接的行星减速器;所述的行星减速器与壳体密封连接并形成环状中空的旋转气密室,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外侧且一端贯通轮毂连通气源、另一端连通旋转气密室的第一气道以及设置于行星减速器外侧且一端连通旋转气密室、另一端连通轮胎的第二气道。本实用新型的轮毂结构简单,充放气方便快捷,控制电路的布置能够具有多种功能,也并未增加原有结构的重量,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带中央充放气功能的电动轮毂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混合、电动汽车的驱动方案越来越多。市场常见的混合、纯电动汽车主要将发动机更换成电机或增加电机、电池,而变速箱、传动轴等动力传动装置形式仍然保留,相对传统车型,整车重量并未减少,且技术复杂程度提升。提高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是电动汽车一直追求的目标,减少汽车整备质量、简化传动结构是此目标的重要实施方式。同时,越野汽车行驶的路面比较复杂,常常需要在泥泞和松软路面上行驶。根据车辆地面力学理论,在地面摩擦系数和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轮胎接触面积越大,车辆获得的地面牵引力也就越大。因此,通过车辆中央充放气系统调节轮胎气压,改变轮胎接地面积,就可起到改变车辆牵引力的作用。中央充放气的另一项功能是在轮胎出现缓慢漏气或被戳破时维持其内部的气压。在某些特殊路面上,需要实时,准确的进行单个轮胎调压。
现有轮毂结构要实现对轮胎的充放气,采用的气路结构通常是:气道先通过不动的转向节,再经过设于转向节与轮毂(或减速器壳体)之间的两轴承间隙,最后通过轮毂接通至轮胎。如专利号为“CN102019820B”的名为“一种中央充放气系统的气路结构”的中国发明专利,该专利保护的一种气路结构包括轮毂,轮毂内安装有转向节,在轮毂的侧端面设有端盖,端盖与转向节之间形成空腔,在转向节与轮毂之间分别设有第Ⅰ密封圈和第Ⅱ密封圈,在所述的转向节上开有上静止气道和下静止气道,在轮毂上开有旋转气道,在端盖上开有气道出气口,其中,旋转气道和上静止气道分别与第Ⅱ密封圈上的气道孔连通,形成第一气道;下静止气道和气道出气口均与空腔连通,形成第二气道。充放气通过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和旋转气道的配合进行。
但这种气路布置结构存在一些缺陷:1、转向节和轮毂轴承的受力范围内均布置有气道,影响转向节的使用寿命;2、在两轴承之间设置密封圈,不仅加大了整体宽度,还会导致轮毂、轴承和密封圈的装配过程复杂,在拆卸维护和维修轴承和密封圈过程中,密封圈易损坏;3、转向节和行星齿轮减速器因布置气道,会增加厚度,增加了很多重量;4、无法应用于轮毂电机驱动单元,实现电动轮驱动车辆的中央中央充放气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中央充放气功能的电动轮毂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中央充放气功能的电动轮毂结构,包括轮毂、驱动电机、固定在驱动电机的壳体轴向端面上的电机法兰以及与驱动电机的芯轴传动连接的行星减速器;所述的行星减速器与壳体密封连接并形成环状中空的旋转气密室,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外侧且一端贯通轮毂连通气源、另一端连通旋转气密室的第一气道以及设置于行星减速器外侧且一端连通旋转气密室、另一端连通轮胎的第二气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气道包括位于壳体圆周外侧端面上沿芯轴轴向布置的轴向管道以及位于壳体轴向端面上沿芯轴径向方向布置的径向管道;所述的轴向管道一端与气源连通、另一端与径向管道连通;所述的径向管道另一端与旋转气密室连通;所述的轴向管道与径向管道为布置于壳体外侧的外部管道结构。
进一步的还包括开设于电机法兰上的连通气道;所述的连通气道贯通电机法兰,一端连通径向管道、另一端连通旋转气密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787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新型能量回收轮胎
- 下一篇:一种可自动补气的充气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