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批量转接的组培瓶盛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73934.5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45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黄艳艳;仉劲;李国清;付均惠;孙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安市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37105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莎莎 |
地址: | 27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接 本实用新型 托盘 放置孔 瓶托 底座 最大化利用 工作效率 盛放装置 无菌操作 支架连接 弹性夹 组培苗 组培瓶 工作量 劳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批量转接的组培瓶盛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含有底座,所述底座通过支架连接托盘,所述托盘上设置有放置孔,放置孔内设置有瓶托,所述瓶托内设置有弹性夹,本实用新型在保证无菌操作质量前提下,为批量转接工作提供方便,减少重复性无效劳动,最大化利用工作时间进行组培苗转接,既可降低工作量,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培技术所用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批量转接的组培瓶盛放装置。
背景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以植物细胞全能性为理论依据的一项无性繁殖新技术。该技术主要特征是在无菌和人工培养环境下,诱导植物体离体的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等,产生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利用植物组培技术可以不受季节限制,快速繁育常规生产条件难以繁殖或繁殖效率低的植物品种,并可保持母本植株个体的一切优良遗传特性。这项技术在植物快速繁育方面具有培养条件可人工控制、生长繁育周期短、效率高、便于进行规模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等特点,应用在植物品种保护、科研、繁育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植物组织培养工作主要是在无菌环境下以人工操作完成,具体操作程序为:先后打开装有新鲜无菌培养基的组培瓶和需要转接的装有无菌组培苗的组培瓶,将组培苗取出切割成适当大小后,再逐一转接到新鲜无菌培养基上,然后,再采用瓶盖或封口膜将接种好的组培瓶封口,封口后组培苗进行正常培养。这一操作过程,首先需进行反复重复开瓶口、封瓶口的动作,其次,需要两手分工配合,既要一只手持组培瓶瓶身,另一手持转接镊子、剪刀等工具,又要在转接完一瓶后放下手里的操作工具,进行换瓶和封口,如此循环换手操作,减少了组培苗转接的有效操作时间,增加了无效工作量,也易引起操作员的疲劳。根据实际操作经验,对每个组培瓶反复重复开瓶口、封瓶口、换瓶动作是占用时间最多的环节,因此,探索发明一种组培苗转接过程中可批量转瓶的试验器具,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已有关于代替人手固定特定尺寸的组培瓶的支架和多种组培瓶的瓶托架的报道,但关于组培苗批量转瓶的装置尚未见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可批量转接的组培瓶盛放装置,在保证无菌操作质量前提下,为批量转接工作提供方便,减少重复性无效劳动,最大化利用工作时间进行组培苗转接,既可降低工作量,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批量转接的组培瓶盛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含有底座,底座可以设计成三角形支架,或如图1中所示两种,所述底座通过支架连接托盘,所述托盘上设置有放置孔,放置孔内设置有瓶托,所述瓶托内设置有弹性夹。
进一步的,所述瓶托内设置有弹性夹。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孔与瓶托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瓶托的壁厚设置为0.1cm-3.2cm,所述瓶托的内径为6.6cm-9.7cm。根据目前常用组培瓶材质类型,主要分两大类,一是玻璃材质,这类组培瓶外观形状有较大差异,但容量范围200-480ml组培瓶类型(高度范围8-14.5cm),其底径范围均在6.5-9.5cm区间,适用此内径为6.6-9.7cm瓶托;二是PC塑料材质,这类组培瓶外观形状有较大差异,容量范围240-480ml组培瓶类型(高度范围7-11cm)和容量500-1000ml组培瓶(高度范围7-19cm),这两类瓶底径范围均在6.5-9.5cm区间,同玻璃材质组培瓶相似,也适用此内径为6.6-9.7cm瓶托;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含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通过转轴连接,转轴上安装限位装置,可以将转轴在旋转角度处固定,所述第二支架和托盘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托盘可相对于支架进行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为可伸缩杆。
进一步的,所述托盘上部设置有托盘盖,所述托盘盖上设置有与放置孔对应的开盖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安市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泰安市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739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杂交构树组培苗立体生根壮苗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原球茎增殖转移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