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室外鱼类养殖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73715.7 | 申请日: | 201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50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山;舒旗林;邓俊强;佘洪;王鑫;丁瑶;何兴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律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42001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610065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池 隔墙 本实用新型 穿孔 鱼类 鱼类养殖池 结构布置 上端开口 盖板 穿孔的 池水 挡门 分隔 封堵 捕鱼 室外 繁殖 排污 栖息 体内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外鱼类养殖池,包括长方形的鱼池本体,所述鱼池本体内砌设有隔墙,隔墙将鱼池本体内部分隔成小鱼池和大鱼池,所述隔墙底部沿长度方向分布开设有多个用于供鱼通过的穿孔,每个穿孔上均安装有用于封堵穿孔的挡门,所述小鱼池上端开口上设置有多个盖板。本实用新型结构布置合理,便于鱼类藏匿和栖息,后期捕鱼操作更加方便,有利于鱼类生产繁殖,池水排污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养殖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室外鱼类养殖池。
背景技术
养鱼池也就是用来养鱼的池子。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较好的水质能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生存。现有的鱼类养殖池大多采用露天开口结构,没有一个阴暗、安静的环境,不利于鱼类藏匿和栖息,另外,现有的鱼类养殖池结构设计不够合理,不利于捕鱼操作,且池内水通常为死水,不利于鱼类生产繁殖,换水操作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外鱼类养殖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室外鱼类养殖池,包括长方形的鱼池本体,所述鱼池本体内砌设有隔墙,隔墙将鱼池本体内部分隔成小鱼池和大鱼池,所述隔墙底部沿长度方向分布开设有多个用于供鱼通过的穿孔,每个穿孔上均安装有用于封堵穿孔的挡门,所述小鱼池上端开口上设置有多个盖板。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驱动挡门打开或闭合的挡门驱动机构,所述隔墙外壁对应每个穿孔的两侧均安装有导轨挡边,所述挡门的两侧边滑动配合在对应的导轨挡边内,所述挡门驱动机构包括隔墙上固定的座板以及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固定在座板上,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与挡门上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门采用不锈钢挡网门。
优选的,所述盖板上分布固定有一组盖板把手。
优选的,还包括供水机构,所述供水机构包括蓄水池、供水泵以及供水管,所述蓄水池底部连接有供水管,供水管上设置有供水泵,供水管的出口端安装有位于大鱼池上方中部的喷淋头。
优选的,所述大鱼池的底部分布设置有多组排水槽,排水槽与穿孔一一对应,排水槽的底部分布设置有多个地漏式排水口,地漏式排水口与底部的排水支管连通,排水支管的端部与排水总管连通,所述排水总管的出口端通过三通接头分别连接有竖向溢流管和排水蝶阀,所述竖向溢流管的出口端高度低于大鱼池的最高水位。
优选的,所述小鱼池的宽度为70-80cm,大鱼池的宽度为4-5m,小鱼池和大鱼池的长度均为15-20m,小鱼池的底部比大鱼池的底部高出10cm,排水槽的槽宽为20-3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隔墙将鱼池本体内部分隔成小鱼池和大鱼池,隔墙底部沿长度方向分布开设有多个用于供鱼通过的穿孔,小鱼池上方设置有方便移动的盖板,给鱼创造一个阴暗、安静的环境,便于鱼类藏匿和栖息;需要捕鱼时,可先将鱼引诱至小鱼池内,然后关闭挡门,即可在小鱼池进行捕鱼,捕鱼操作更加方便;供水管的出口端安装有位于大鱼池上方中部的喷淋头,采用分散式喷水模式,推动整池的运动,使得池水变活,有利于鱼类生产繁殖;在供水时,多余的水从竖向溢流管的出口端流出,需要换水时,打开排水蝶阀,即可对鱼池本体内部的水进行排污。本实用新型结构布置合理,便于鱼类藏匿和栖息,后期捕鱼操作更加方便,有利于鱼类生产繁殖,池水排污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室外鱼类养殖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室外鱼类养殖池带有挡门驱动机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室外鱼类养殖池中的排水总管与竖向溢流管、排水蝶阀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律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律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737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沟道式集约化水产养殖池
- 下一篇:一种前鳍高原鳅人工催产装置